“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出自唐代诗人权德舆的《放歌行》,意思是年轻的时候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等到了老年即使再心怀悲戚也于事无补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扎根基层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实践中砥砺品质,接接地气、长长底气。
  遇事不避难,就必须在信念上多补钙。信念坚定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前进方向才不会跑偏,面对诱惑内心才不会动摇。广大青年要不断增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心系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奋力开拓进取。
  遇事不避难,就必须在能力上多升级。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视野,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自觉向身边的先进典范学习、向身边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做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脚踏实地、舍得吃苦,不断补齐自身短板,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
  遇事不避难,就必须在鞋底上多沾泥。基层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作为年轻干部,要深入基层品尝“味道”,在工作上要积极挥洒汗水、奉献自己。在基层挥洒汗水的“咸味”中磨砺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直面工作瓶颈,紧贴群众需求,以“汗水”换取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点赞。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青年人越是在艰苦条件、复杂环境中接受锤炼,越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趁年轻去基层,在那里只要我们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手中有方,脚下有力,就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