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叔叔,他是一个干部,但大家都看不起他(重发)
文章目录
旧帖因为没注意 把叔叔名字写上去了 所以删了重新发。本是不平则鸣,写下这些文字 自己心里也难过得很,更不想让他看到,徒增难过难堪。
我有一个叔叔,他是一个干部,但大家都看不起他。
其实,我不确定他现在的级别能不能称为干部,尽管他是几十年前的大学生,毕业就分配到了乡镇工作,任劳任怨到如今快退休了。按照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他的待遇早就该提升了。
但他被人看不起是确定的。看不起他的人,包括了村里的人,他的妻子儿女,领导同事,兄弟姐妹,甚至我们小辈。
他曾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是为数不多的吃公家饭的人,是骄傲,但他现在被很多人看不起。
他第一次被人看不起,是因为娶了婶婶。婶婶是城里人,娶了个城里的老婆,本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婶子没有正式工作,不是铁饭碗。铁饭碗没有找个铁饭碗,有人替他觉得不值。家里人也觉得不那么好看。不过好歹,乡下人娶了个吃商品粮的城里姑娘,不至于太招人议论。
叔叔的生育阶段,正是计划生育的时候。吃公家饭的人,只能生一个。婶婶第一胎生了个女儿,家里人都不太开心。这些年,一家人聚会总会给他出主意,好让他再有个儿子。先是说让他学别人,偷偷地生放到乡下养大。他不同意,婶子那边也死活不生。后来,家里人说让他从亲戚家抱养一个儿子,他也不同意。
渐渐地,很多年过去了,二孩政策来了,但是他已经过了生育年龄了。这些年,他非但没有得到儿子,而且婶子连带堂妹和家里人越走越远。每次过节过年,都是叔叔一个人回老家。其他叔叔们说,自己的老婆孩子是不敢这样不给自己面子的。
爷爷奶奶经常念叨,家里兄弟六个,就他没有儿子。家里种田的二叔,生了五个孩子,总是话里话外显摆。他的长兄,也就是我爸,脾气不好,经常劝着劝着就气急败坏、恶语相向。
堂妹说,她不愿意回来,是因为每次回老家,大家都在开批斗会批斗他爸。
确实如此,开始是爷爷奶奶唠叨、兄弟姐妹劝;后来兄弟姐妹的配偶也加进来了,后来还有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以至于后来,一说到叔,大家都能数落上几句。
有一次我问我叔咋想的,他说,谁不想……然后陷入沉默。
最近几年,话题渐渐从儿子变成了建房子。
当初分家的时候,给叔叔分了块宅基地。90年代的时候,把地基打了准备建房,后来不知为啥就一直搁置在那里。最近,乡下掀起了建房潮,越来越多进城的人回乡下建房子。
爷爷奶奶对叔叔说,你也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要想想身后事,那谁谁谁,没有儿子或者老家没房子,死了之后,停尸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摆在马路上,或者只能摆在晒坪里淋雨,死后都不得安生。你不建点房子,在村里留点产业给人,以后灵堂摆到哪里去?清明节谁给你烧纸钱、刮草坯?
叔说没钱。兄弟们给他出主意,有的拿自己举例说建房花不了多少钱,有的说先建个框架。他一直也没松口。
谁知不久,形式所迫就来了。
叔叔的宅基地被后头一户人家觊觎,想要变成通向他家的公路。
村里修路,村里负责主干道,通向各家的支路,由各家协调用地、自负费用。许多村民为了修路,自觉相互换地。
后头那户人家计算太精,既不愿意拆了自家久就弃之不用猪栏,在自家的地上修自己的路;也不愿意和早已空出位置、准备和他换地的人家进行协商,换地修路。听说他过年找上人家的门,想要人家白白让地给他修路,人家当然不愿意。然后就强行要从我叔的宅基地上修路过。
先是试探,被我爸断然拒绝;然后对方又去上访,乡政府、区里各种窜。到了区里的时候,爸爸在协调的领导面前详细陈述原委事实,领导当场拍板,不能欺负叔叔这样的老实人,让村里做好工作。
再后来,对方聚集了宗族势力打砸他的邻居、我二叔家。二叔家无辜遭殃,到村里、乡政府、派出所各种反映,最后也不了了之。
最后,那户人家终归是以他兄弟是五保户或贫困户的名义,生生让乡里、村里批了一块土地给他建房子。
本以为事情解决了。经过这一遭,爷爷奶奶决定把宅基地收回去,自己建房养老,这样以后叔叔魂归故里,也好歹有个摆灵堂的地方。
然而,对方家里人在建房的现场找事,爷爷气不过出来阻拦,对方把爷爷也给打了。反映给派出所,派出所当时答应调解,晚上忽然来电话说,让村里解决。
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叔叔都在。一贯地老实,一贯地克制,按照程序打电话给村里、乡里、派出所反映,可惜没人真正来处理。
整件事情下来,家里人人气愤,一气那户人家太过霸蛮无理,二气村里、乡里、派出所太过软弱无能或者徇私偏袒,三气叔叔作为一个干部,与人丝毫无犯,连祖传的宅基地都要被别人霸去。
大家分析来,分析去,之所以那家人如此猖狂,是因为受到了偏袒,是因为那家人有个姑爷,在乡里当差。这一对比,更生气了。叔叔可是正儿八经大学生,在乡里干了几十年。大家认为,归根结底是一怪叔叔当初没有早点建房子,二怪叔叔在乡里这么多年,连自己的事情都解决不了,三怪叔叔太老实,任由人欺负。叔叔无力辩驳。
村里的人,也通过这件事,得出了叔叔太过老实以至无能的结论。
村里人,是非常聪明世故的。他为村里争取了十万元的水利费用,自己未沾半分好处;别的人,一到村里做事,就能够旧房换新房、在良田上盖起大房子;别的人,能够借机招揽各种村里工程,钱包鼓鼓;别的人,就能够安排各种亲人;最不济,也摆得平事。“真是货比货得扔!”村里人明里暗里地说。
叔叔太老实这一点,被人长久地、重复念叨。
他的领导说,叔叔做事认真,就是太老实了,他父母培养错了人。
他的同事举例说过一件事,山火发生,乡里人去灭火,只有叔叔一个人不要命得打火。他说他佩服的同时,感觉他太老实了。
许多在乡政府门口开店的小老板,每次说到叔叔,都是一句话,他太老实了。
还有人看了堂妹小学时期在学校的主持之后说,叔叔要是有堂妹的一半活络,也不至于如此。
回想这么多年,每次过节,他总是在奶奶家吃完饭就走,因为他要值班。他几乎包揽了乡里所有的节假日值班。
让我感到最难过的是,他居然在休息日去建筑工地打工。拿个电钻,把已经凝固的不平的混泥土给磨平。烈日酷暑下,挥汗如雨,他和一群农民工兄弟干在一起。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的可恨之处,是太过老实。可是,老实人,该被如此对待么?写下这些字的时候,外面春暖花开,我心里发凉。
我的叔叔,是一个几十年前的大学生,一个在乡镇任劳任怨干了几十年的干部,大家都说他是一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兢兢业业的人,但大家都看不起他。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