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欲
  不必要的物质索取是外欲,不必要的精神攫取是内欲。
  从情感说起,剔除占有欲,所谓爱情即刻轰塌。
  世间所好、所爱,无非真善美,而真善美被占有欲上了妆:
  真:为了得到而付出的真心,必然伴随强烈的期望,一旦反馈低于期望,生怨、生恨、或自苦(尽管看起来浪漫唯美诗情画意的);
  善:出于本性的善良,其实很难立世,此种善良背后必要强大支撑,更常见而泛滥的是遵循社会标准评价下的那种,善良,是人意肆意,自给自足的小善良;
  美:至真至善的事物自然美,这是万物对自然生命力的臣服。
  人类社会发展到智识阶段,人意沸腾,本质依然是求同,表现形式是激烈中趋和,道德也是那种局限后的小道德。道德本在天地间,有层有序,有为无为,最终化合为一的状态,在社会中反映为道德扁平化。故,用之可惜。话说回来,如果不是真善美被浓妆艳抹地变味了,道德也不至于通俗至此。
  这个时空,欲望是可以有的,适可而止,思无邪,一阳复生,刚刚好,妙而隽永。
  婚姻是一系列期望的互换达成,灵魂伴侣存在的前提是你与你的灵魂无出入,初性本性不明的时候,Perfect Couple有,Soul Mate尚未。基于欲望——期望之间的动态调整,而婚姻的固定模式,磨合共度余生就成为常态。不过,令婚姻保持良性的方法也极为简单:去私。
  物质上减少再减少对对方的索取,精神上调低再调低自己的重要性。把无所谓的输赢让给对方,放弃证明自己的正确甚至放弃存在感,没有了这些冲动,大部分问题都可化解。至柔至刚(注意不是委曲求全),一个婴儿谁都能伤害,但真正忍心去伤害的人,少之又少。
  故,外欲易辨,内欲难察,不仅仅是情感关系中,任何关系亦如此。很多节俭朴素的人,其实并不淡泊,反而控制欲极强、偏执易怒,这一点,在富有学识的人中也常见。内欲对一个人的锁制,隐而坚,现代人诸多压抑、痛苦的根源,在内欲。
  信息与知识的可得性空前提高的当下,精神世界相关概念的内容、成分、品质需要重新审视,一切过了度的事物,都会变质,且,一人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