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务六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纪事
文章目录
1980年4月,现子垌谢土庆出席全国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同年11月4 10日,全县三级(县、公社、大队) 干部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党中央文件精神,决定分期分批在县内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春,大旱。
同年,六村小学附设初中班撤并到壶垌中学。
1981年农历六月,受周边大队影响,六村第一生产队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随后,各个生产队也相继效仿。
同年,县政府对六村大队白石嶂进行飞机播种造林。
1982年7月1日,开展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
同年9月,化州县召开农村三级干部会议,统一对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全面落实农业生产大包干、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同年,落实山林权,填发山林权证。
1983年10月,那务公社改制为那务区,六村撤生产大队设乡,组建乡人民政府(属一级政权),乡以下自然村改为村委会,人民公社化时代正式终结。
同年,化州县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
1984年7月,全县进行责任田调整,推行“人、劳、婚、育计分包田法”,延长承包期,连片集中发包到户,一包15年,5年一抽补。
同年下旬,各村委会组建村农工商经济合作社。
同年,上级党委政府下发文件允许农民脱产经商,鼓励村集体发展社队企业。
1985年9月10日,六村小学迎来第一个教师节。
同年11月,广东省山区工作会议召开,延续“放、分、包”的政策,鼓励农民居山治山养山,靠山致富,要求广大农村做到山地有主、耕山有权、管山有责、劳者有得。
截至1986年,各村委会富余劳动力大部分前往珠三角务工。
1987年3月,那务撤区建镇,六村乡更名为六村村委会,裁撤乡人民政府,下辖自然村村委会改称村民小组,新成立的六村村委会管辖14条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17亩,共有23种姓氏。
同年春,化州县委、县政府为烈士钟亚北墓树碑,缅怀其历史功绩。
同年,六村村委会开始颁发居民身份证。
同年底,通电。
198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
同年起,地方政府依法向农户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开始征收比例是按农村人均年纯收入的1,后提高到1。5。
同年,高华农中迁走。
1989年春,六村村委会改为六村管理区,设办事处,作为那务镇政府的派出机关,干部人员实行聘任制,村民小组改制为村民委员会。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