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不可缺
文章目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虚拟经济固然光鲜亮丽,倘若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只能化为泡沫。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支撑。 “中国制造”要升级,“大国工匠”不可缺。
以工匠精神涵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职业学校应从经济发展的全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摒弃浮躁的社会风气,从遵照职业准则、遵守职业道德做起,着重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的素养,涵养学生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品格,树立“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成燎原”的坚定信念,造就“大国工匠”层出不穷的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以工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随着生产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机器取代人力劳动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但处理复杂、创造性的工作仍旧呼唤创造精神。繁琐复杂的工作是培育创新的土壤,追求完美是助推创新的动力。职业教育要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把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企业更必须发扬工匠精神,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从细微处着手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弘扬工匠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职业精神,当下还需厚植土壤:要实施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紧扣需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技工院校,使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不断涌现;要着力营造尊重技术工人的社会文化氛围,健全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制度,让工匠们有尊严、有保障、有信心;要着力培育有工匠精神的企业,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挑剔目光检验的产品,让“中国制造”成为通行世界的“优质制造”。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