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 实现N 加N等于∞
文章目录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三线建设之初,几百万大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习俗,来到陌生的充满困难与挑战的三线前沿。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精神,没有为实现共同目标奋斗的理想,要实现这一伟大工程是不可想象的。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1加1>2的效果,实现N加N等于∞。
“贵和尚中”、“天人合一”,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和历史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就是因其主旨和谐共生、合作共赢,讲求的是包容互鉴、兼容并蓄,追求的是团结协作、共同发力,在历史长河中,名人典籍对团结协作多有论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雷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上下同欲者胜”(孙武),“二人齐心,其力断金”(《周易》),“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人心齐、泰山移”(中国颜语),“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中国俗语),“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六盘水原分属安顺(六枝)、兴义(盘县)、毕节(水城),三线建设后陆续进入军工、钢铁、煤炭等企业,几十年协作相互之间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在市中心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方言—黄土坡话,既不同于本地老水城话,也不同于各自父母方言。六盘水可谓是一个小的移民城市,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人都有,他们把各自的优秀文化都带到了六盘水。今天我们走在大街上,各种风味的饮食都有,不论从哪里来的人到六盘水都有到家的感觉,正是大家都把这里当做家,秉承家和万事兴的古训,家庭成员间和睦共生、团结协作,在六盘水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中,没有发生过有规模的地地矛盾、地企矛盾、企企矛盾、矿群矛盾,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在六盘水大地上得到了历史再现,由于团结的力量,六盘水迅速发展,在贵州西部乌蒙之颠崛起了一座闻名遐迩、勃勃生机的现代新兴城市。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