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岳飞,岳飞为什么死?
文章目录
今天又读了岳飞传,作为中兴四将之一的岳飞,与其他三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3人相比,岳飞似乎威望功劳是最大的,但恰恰下场是最为悲催的。岳飞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其中张俊还是陷害岳飞的人之一,但是张俊下场比岳飞好多了。当然,张俊被骂千百年,可对于张俊来说,他会知道了?现在,知道张俊和岳飞的,也就是现代的人
作为武将来说,岳飞对于当今皇帝赵构来说,并不缺乏忠诚,而且特别忠诚。对于爱国民族大义来说,岳飞相对他们3人来说,更是以一曲满江红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忠诚爱国,结果还是落下父子惨死。有时候确实是悲催。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学生时代读岳飞传时候,不知道为啥岳飞会死,也不会去想他咋会死。现在再次读了,看了才会去看这句话“岳飞是在宋金议和过程中才产生了这个悲剧。”
对于当时皇帝赵构来说,岳飞为人,赵构不会不了解。一是作为一个南宋开国皇帝来说,他应该宋朝宗室里算是聪明极有想法和能力的,要不也无法克服种种困难登位为皇。二是赵构在岳飞死后,金也无法吞并剩下的一半宋朝国土。三是处死岳飞父子为首的主战派代表,让朝野主战派住嘴了,更收回了军权。当然,这次赵构对于岳飞这样强硬的主战派,他没用宋朝当年立国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侧面来看,这种方式处死岳飞,说明岳飞主战态度应该很强势了。在无法形成一种声音,无法统一思想,这对于封建集权制下的赵构皇帝来说,想议和,这是极为危险的。上位者被质疑,下位者强势,就会产生下克上,这是历史以来屡见不鲜的事情。同样岳飞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大家对于皇帝的选择,所以赵构应该是考虑到这点了。
仔细想下,作为皇帝赵构,他是在宋连半壁江山也难以保全,国内危机四起这样的局势登基为帝,当他决定选择向金议和的时候,他应该知道这是保全自己个人政权最后的一个策略。但是当时议和来说,以岳飞一干武将肯定是不想干,特别是岳飞直捣黄龙的心愿是国人皆知。岳飞是忠君的,岳飞是爱国的,以当时封建集权制度来说,稍微聪明的皇帝都不会想大张旗鼓、明目张胆去留下杀他留下骂名。于是,赵构选择了一个忠实可靠的文臣秦桧。
对于皇帝来说,秦桧是一个文臣,没有那么高的威望,他是主和派,更重要是秦桧没有军权威胁到赵构。赵构选择了秦桧,作为秦桧他对赵构也是忠心的,为了完成杀死岳飞,秦桧联合了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岳飞父子。说真的,岳飞父子和秦桧两者并无啥个人恩怨纠葛,也无深仇大恨,只是政见不同,秦桧是支持赵构的主和派。作为岳飞来说,他不贪污不受贿,不爱财不怕死,还有他忠心皇帝,但是他政治上和皇帝不同意见,这是悲剧的致命根源。
风波亭处死岳飞后,秦桧没有被赵构狡兔死,走狗烹。后来宋廷还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进秦熺为少师,皆致仕。秦桧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追赠申王,谥号!忠献!。虽然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下诏韩侂胄出兵北伐,四月,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但是嘉定元年(1208年),又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
所以再读岳飞,有时候在想,作为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来说,保全半壁江山的选择是议和还是开战?你会怎么选择?作为秦桧来说,你会怎么做,你会执行皇帝的意图留下骂名吗?如果作为岳飞来说,那你既想忠心,又不想死,那你会怎么做?没办法,历史上,我们无法在那个环境下探究岳飞的心态和想法,但是读读历史,有时候再想想,人的选择和态度有时候真的是决定人的命运,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由来吧!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