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创造的“中国速度”令世界惊叹,但经济的蒸蒸日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贪腐打开了方便之门,一批批腐败的党政蛀虫背离了人民群众,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治理国家需要一大批优秀干部,今年全国省市县乡领导班子将进行新一轮换届,组织部门应借机让深耕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好出头,重塑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
  完善组织制度建设,选出用好人民公仆。“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若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首要之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组织制度。干部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自然应该对人民负责。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着力加强对人民公仆发现和启用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到“千里马常有,伯乐更常有”。基层是干部成长的“练兵场”,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长期直面人民群众,往往能与人民保持深厚的血肉联系,具有更为宽广的人民情怀;对于这些干部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干部,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打破隐性台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任人唯贤。制度之效,在于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工作要坚持一切按制度办事,维护公平正义,发挥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反腐倡廉。目前,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深入开展,“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人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与魄力。组织工作应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并将其细化具化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重形式更重实效,帮助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为民情怀,补足精神之“钙”;统筹协调各部门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将廉政考察结果作为人事调动的重要参考,并纳入日常考核评价体系中;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建立问责与长效机制,以最强决心最高姿态打赢全面从严治党攻坚战与持久战。
  鼓励人民社会监督,营造党政清正风气。实践表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当前,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高涨,并依托互联网逐渐成为权力社会监督中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历来主张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组织部门要畅通人民的社会监督渠道,打开社会之窗,倾听民声民意,将干部的考察结果与人民群众的社会评价相互印证,获得更加全面的结论,最大程度上保证干部对人民负责。党员干部也应竖起耳朵,主动倾听人民的称赞与批评,明确自己工作的优势与不足,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一起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环境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