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除了让广大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各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浩浩荡荡打响了整治攻坚战。然而,前面整后面扔、干部整群众骂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让广大基层干部劳力又寒心。农村人居环境要“整”更要“治”,只有“治标”又“治本”,才能为乡村持久“美颜”,让群众绽开笑颜。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是关键,全员治理是重要途径,常态治理是最终目标。综合治理,就是既要紧盯环境整治“面子”工程,又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从壮大村集体经济、闲置资源整合利用、乡村旅游等多方面着手,挖掘乡村振兴“内核”,既可以盘活资源让村集体和村民双收,又可以减少整治废而不用环境的资源浪费,鼓足的“腰包”还可以继续支持更多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环环相扣形成良性循环。全员治理,就是坚持“美丽乡村靠大家”的理念,党员作为关键少数,冲锋一线义不容辞,但毕竟能力有限,只有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发展理念,从自己带头干起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到团结动员广大群众一起干起来,引领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自发收拾屋子、打扫院子、整治村子,在“最美庭院”“环境卫生示范户”等评选中积极创先争优,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争当“最美”的浓厚氛围,才能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群众,利关长远。常态治理,就是突出文化振兴,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宣传,让农村闲置校舍变身养老家园、农家书屋变成学习园地、乡村文化广场成为休闲弹唱乐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潜移默化的自觉行动。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维护环境整治的常态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既要埋头苦干“整”,更要创新理念“治”,整当下、治长远,才能让攻坚成效常态保持,乡村振兴焕发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