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大作用
文章目录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 ;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剩余老年劳动力,解决农村无工用或用工难等问题,为培育地方性产业做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适量的家庭农场。结合本地方的土质、气候、交通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培育适当数量的家庭农场。提升家庭农场工作重视程度,加强工作力量,及时解决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结合本地实际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由较低层级的优势向高一级优势拓展提升的过程。在上世纪末,我国农业产业还处在浅层次发展阶段,农业优势竞争主要表现为规模优势的竞争,农业产业主要是引导产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培育畜禽养殖业、林果业、乡村旅游业等。
打造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家庭农场。农业各产业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按照产业优势提升路径,不断运筹谋划,积累能量,由规模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再向要素和功能集聚发展,再向创新引领发展,最终打造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高地。分类施策,打造一批产业引领高地。按发展规模、发展态势及市场需求成长性。一是具有较大规模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和发展相对成熟的产业。根据产业生态区位,结合国家级重大功能区建设和项目实施,通过政策强力扶持,完善相关功能,尽快培育13个产业发展集聚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二是对于比较优势在提升、发展规模快速增长的产业,通过引领龙头、培育企业集群、建设市场、创建文化园、举办国家会展、发展产业金融、引进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加快构建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集群,打造现代要素和功能高度集聚的产业综合体或产业小镇,形成产业引领发展区。三是对于符合市场消费转型升级需求的大健康产业,如食用菌、红薯、中药材等,应抓住产业市场需求升级和产业转移带来的良好机遇,引导其合理布局、集聚发展,配套完善功能设施,尽快打造出全国的产业核心引领高地。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