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为何英才辈出?
文章目录
钱氏家族大概是出人才最多的家族,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这些人的大名如雷贯耳。那么钱氏家族为什么会英才辈出?其中有着怎么样的秘密呢?一切都要从吴越国王钱缪说起。
钱缪,浙江人,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在唐末平定战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中原王朝封为吴越王。他精心治理,使江南地区富甲东南。也因此被称为打造苏杭天堂的巨匠。
等到宋朝建立,他的孙子钱弘俶遵照他的遗训,俯首称臣,纳土归宋。故而,北宋朝廷编写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将钱姓排在仅次于帝王姓氏赵姓的第二位,以赞誉钱氏吴越国王顺应历史潮流所做的抉择。
钱缪虽然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学,在家族中树立榜样。他对后代的教育非常看重,经常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并写作《钱氏家训》。这部家训共635字,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对钱氏子孙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的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勤俭为本,自心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这部家训充满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它要求钱氏子孙读书学习,掌握分析处理各种事物的方法原则,要求子孙后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的亲人负责,甚至对整个人类负责。
按照传统,钱氏家族每当有一位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诵读《钱氏家训》。我国著名导弹火箭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父亲钱钧夫曾这样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
钱氏家族在宋朝以后,出了几百位进士,各行业有据可查的名人一千多位,可谓人才辈出,不仅如此,近代以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钱氏后人中,先后有两百多人获得了五十余国的院士称号,可以说,无论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精英,都有钱家人的身影存在。而他们都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缪的后代。据民国时期编撰的《钱氏家乘》记载,国内有据可查的钱氏宗脉有一百多支。真称得上是人丁兴旺,英才辈出。
在江苏无锡新区鸿山街道,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江南村落——七房桥村,村里住着一户姓钱的人家,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无锡钱氏。钱家大概是出院士最多的家庭,仅无锡钱家便出了十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钟韩、钱伍照、钱令希、钱施泰。。。
今天,无锡钱氏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化标签,而七房桥,当年钱氏宗族的聚居地,早已被人们保护起来,从这一排排房屋,一座座院落中走出了无数中国近现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与其“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家训、诗书传家的家风和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的熏陶,以及对后世子孙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而这一切,正是钱缪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