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中教育记 卷二十 文一 教育内容安排应当顺应时令
文章目录
杭中教育记 卷二十
文一
教育内容安排应当顺应时令
《易经。乾卦。文言》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根据我粗陋的理解,译成通俗白话文,她的大意是:“大人的德性,要与天地的功德相契合,要与日月的光明相契合,要与春、夏、秋、冬四时的时序相契合,要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在先天而言,它构成天道的运行变化,那是不能违背的自然功能。在后天而言,天道的变化运行,也必须奉行它的法则。无论先天或后天的天道,尚且不能违背它,何况是人呢?更何况是鬼神啊!”
当今,有许多人认为《易经》讲的内容基本是大话、空话,很象高射炮不接地气,也就没有萝卜白菜那般实在。其实不然,请注意,这里提到办所有全部事情一定要“与四时合其序”的重大原则,若要成功有效,就必须遵守原则,否则很容易变成宁波本地人口中常说的“乱钟头”或者“十三点”。
在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我就发现教育中有些内容违背了“与四时合其序”。我看到这些错误就很反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更加不能象许多士人一样保持沉默。下面我试举三例,与有缘人一起商讨。
每年九月一日是开学的日子,大中国即将迎来自然界的秋天,学生们回到久违两个月的教室,盼望着新课本。我们国家很重视义务阶段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教材。最新版教材内容编辑得很好,但从我的角度来观察,还是存在着一些非常明显的瑕疵。七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起始。打开七年级《语文》课本,第一篇文章是朱自清的《春》,秋天里安排学生学习春,给人一种很不爽的感觉。有图为证,请看图一和图二。《语文》课本开编就给人一种乱套胡来的味道,明显是不合时宜,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与四时合其序”。
众所周知,课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学生们必须得到正确的世界观教育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我曾就这个自己认为是明显的错误打电话发邮件向主编反映,这些主编有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教授,有的是当今文坛领袖,他们的错误要贻害众人。当然我丝毫没有“我比这些主编知识水平还要高”的意思。主编们认为秋天里回忆春天里的事很美妙,何况《春》是名家大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的“无理取闹”。我国不缺少写“秋”的绝妙好文章,让这些主编“与四时合其序”为何如此困难?这可是关系到众多初一年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自然的大事,马虎不得。虽然事关重大,但我转念一想,实话实说,我毕竟是毫无功名的普通教师,与《语文》课本编辑们的才能与名望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何况这些编辑们就依靠编辑《语文》谋生。倘若我老是打电话给他们反映情况,影响到他们的饭碗,我就是得理不饶人了,因此我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供有缘者共勉了。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可谓是日新月异,按理说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才不会落伍,必须“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也许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或者是懒惰消极的思想,高中课本《多媒体技术应用》竟然是2004年出版的,之后每到要用课本时就印刷一次,到我儿子上高中时已经是第七十五次了(请看图三)。“一个版本能连印七十五次”真吓人,可以想象该出版社和编辑等相关人员就靠这个也能发家致富了,他们才不管2004年中国大陆还没出生现今非常流行可以说是多媒体必备的“微信”软件。“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看到这样的垄断我深恶痛绝。在我的印象中,我刚学习电脑技术时,教材会把“键盘、鼠标”称做输入设备而不是输出设备。到了今天的4G或5G时代,手机APP程序自带软键盘,若再把键盘说成只是输入设备就非常乖戾了。高中课本《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版从2004年出生到2019年还是第一版,这十五年期间多媒体技术绝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不论《多媒体技术应用》编得是多么地美好,但完全可以肯定让这样的课本进入教室真的必将贻害无穷。《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的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请各位尊敬的看官再来评判例三。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会引起许多文化人的关注共鸣。我是一个不懂作文的普通教师,但我认为作文内容要“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也即要顺应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可以把活生生的人关在书堆里脱离现实胡思乱想凭空造车,有时也能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中事关政治态度的重大瑕疵。2017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在我看来就很有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作文题目。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些关键词的确很热,有些甚至被称做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紧跟社会时令步伐。如果我们略微仔细地瞧瞧,还是会发现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出题者居然忘记“扶贫开发”或者“精准扶贫”这个当前最热的关键词。出题者极有可能是家境富裕的人士,把我国还有好几千万贫困者的国情置若罔闻,可谓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我才疏学浅,手抖脚摇,身体状况难以支撑,但也有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儒生情怀。我一息尚存,总想用文字表达我对这个花花世界的看法,浪费各位看官的宝贵时间,敬请原谅。
公元2019年5月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