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爱民大情怀
文章目录
李艳是一名有着21年社区工作经历的老书记。18年前,在她还是社区委员的时候,就参加过非典战役,当时的危险、辛苦、劳累至今还留在记忆里。18年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临,已成长为社区老书记的她,意识到一场比非典要艰险百倍的战争已经打响,她已无惧危险、辛苦和劳累,她要跟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拿出社区当家人的责任担当与无私奉献,团结、带领全体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打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
从农历29到2月下旬疫情防控转入复工复产阶段,一个多月下来李艳不但没休息一天,每天中午核查数据报送表格,夜晚加班到深夜处理各种紧急突发问题已成为工作常态,说心里话,人到中年的她非常劳累,但是疫情没有结束,她脑中的弦硼得紧紧的,容不得有半点儿松懈。她心中有目标,那就是社区“零感染”。社区是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为了把防护常识、疫情动态及时准确宣传到户,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人人皆知,单靠老办法在楼门口张贴纸质版通知是很难实现的,她开动脑筋,倡导社区工作者在2900余户6000多人口的八个网格内迅速建立起8个组长群和8个居民群,社区工作者克服着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口变化频繁、时间紧迫等实际困难,磨破嘴,跑断腿,火线建成了16个密切联系群众的微信群,使社区与群众瞬间做到了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沟通,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疫情要想得到控制,不能只靠医生护士,必须发动好群众,打一场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人民战争。李艳充分调动共产党员、退役士兵、共建单位、驻街商户、老科技工作者、老文艺爱好者等一切能调动的资源力量,组建成8支200余人的精干巡逻小分队,她组织大家带上红袖标、穿上红马甲,拉着音箱、拿着喇叭,坚守在风雪中,忙碌在楼院里,宣传、消杀、排查、创作文艺作品,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这火红的颜色就是党旗的颜色,这亮丽的风景线就是抗击疫情的人民防线,为隔离人员送去温暖,为居家群众带来安全。
这个春节谁都没过好,作为社区负责人的李艳,更是没把心思放在办年货和做饭菜上,虽然年三十辽阳地区形势还没有那么严峻,但是她心里就是放不下那些需要她和依靠她的群众。她不但拒绝了一年一度的四姐妹团聚,还委托儿子把老母亲送回了农村老家。她知道一场硬仗在等着她。新冠肺炎要想科学防范必须与人拉开距离,但是社区群众的安全却需要她面临危险去接触更多的人来换取,因为她所管辖的社区是开放式老旧小区,很难通过封闭小区设卡点儿来登记外来人员,只能通过地毯式挨家挨户排查才能做到外来人口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特殊时期的走访,居民群众普遍比平时更加配合社区依赖社区,平时不怎么跟社区打交道的住户也认识了自己的网格员,他们看到了社区的关心、重视和辛苦,防护意识参与意识得到激发,监督举报反映情况的、外出返家主动报备的、关心疫情投入战斗的居民群众越来越多,“里不出、外不进”,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安全网就这样构筑起来。能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李艳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社区是平凡的岗位,社区工作者做的都是小事,但是李艳坚持把工作上的每件小事都当成自己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社区隔离人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属于外地人因打工在这租房,本地很少有亲属和朋友,她带领网格员主动帮助20多户有需要的隔离户采购粮油、蔬菜、体温计等生活用品,让他们安心呆在家里,没有后顾之忧。
即使防疫工作到了最吃劲的时候,她也不忘记关心帮助辖区里的困难群众,打电话问寒问暖,得知独居老人段桂琴常用药没有了,大家跑了几家药店才买齐老人需要的6种药。青年湖小区一个残疾人病世家中,她马上入户向家属宣传疫情期间白事情需要简办,同时协助家属办理殡葬事宜相关手续,遇到困难马上向街道书记汇报直到圆满解决,果断快速的办事风格赢得了家属和周边邻居的好评。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