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目前为止已取得显著成就。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如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人才是关键。当前,空心村现象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乡村的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都存在短缺和不足,要让更多人才选择乡村、留在乡村、振兴乡村,需要立足技术出人才、院校农学育人才、基础教育兴人才。
  乡村人才振兴,从农业技术打开先局。从短期来看,培养懂技术的“田秀才”、善经营的“农创客”可以快速打开先局。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大部分田间地头的农业工作者,依旧使用最原始的耕作方法、耕作器具、耕作技术,做好对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普及培训,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可以直接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村创业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的农村经理人,化零为整,打造农创经营专业化、现代化队伍。
  乡村人才振兴,让院校人才引领步伐。从中期来看,培养与吸纳更多以农业院校为主的人才引领乡村人才振兴是关键。农业院校以及其他院校的农业专业对农业类毕业生的产出供不应求,更有许多农学毕业生选择到其他行业工作,导致乡村农业专业人才短缺,要更好的吸纳人才,推动乡村振兴,一是要提高农业院校比例,鼓励高校学生选择农学类专业,增加农业类人才数量。二是加强校地之间人才培养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坚持人才向基层下沉,源源不断的从高校直接引入人才。三是要为乡村人才营造更好的环境以及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完善人才政策、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农村工作者成为有前景、有作为的职业,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农业知识,走上建设乡村的道路。
  乡村人才振兴,用农村教育奠定根基。从长期来看,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民族振兴的需要。目前中国有14亿人口,有一半以上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的教育质量很关键。但我国农村教育存在很多困难,师资留不住、教育水平低,通过培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并为乡村教师开辟多元发展空间,激励教师对乡村教师事业的追求,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将优质资源传送到农村,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守护好乡村孩子的求学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