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学历是非常重视的。不仅是重视学习,也重视考试。高学历就意味着高收入,社会待遇也不低。
  古人很重视学习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曾经指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说经常去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倡导私学的教育家,在杏坛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的学生都是需要给孔子赠送十条干肉,这样孔子就可以去教学生了,因此,从孔子开始,就让中国的全社会上下形成了一个重视学习的风气。
  《老子》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段话中开头两句中的“为”,都是“学习”“追求”的意思。在老子看来,人们只有不停地学习,并且积累知识,这样就会对一些世俗有更深的了解,对大道有更多的了解,最终,我们就可以减少欲望,最终就可以复归于道了。
  庄子也曾经指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必定是短暂的,但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进一步地学习知识文化。不仅是青少年时代进行学习,在成年乃至老年,都要认真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吕氏春秋》中说:“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上天造人,就是让人能听能看能说话能认知事物。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听不见的人,人眼睛能看见还不如看不见的人,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嘴有病说不出话的人,人能够认知还不如内心狂乱无知的人。所以善于学习,其实是人最基本的能力和天性。如果天性都没有了,面目当然可憎了。
  荀子著名的《劝学》,就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学习可以使我们百炼成钢,学习可以使我们走遍天下,学习可以让我们可以不犯错误,让我们做出更多正确的选择。
  韩愈的名篇《师说》曾经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所以,我们要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学习内容,并且努力地开展学习。
  在金庸的小说中,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很热爱学习的,并且学习方面很刻苦,很认真的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了成功。《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偶然在山洞中学会了武林秘籍《九阳神功》,从而学会了武功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和圣火令神功四大盖世。段誉全部都是函授自学北冥神功、六脉神剑,武功了得。所以,我们如果不重视学习的作用的话,就会与一些好的机会失之交臂,所以我们要重视学习。
  古人很重视考取学历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延续了几千年。科举考试制度,就是中国目前十分重视学历的前身,我们是不是有才华,是不是有能力,需要通过文凭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经常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由黄金屋。所以,历来的读书人,都很重视科举,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获得官职。
  周代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贡,直达中央。通过推荐出来的人才,可以做官,也可以获得俸禄,因此,人们应该是很热爱学习,这样,在思想品德、知识文化水平方面得到别人的认可之后,才有可能被推荐上去。这样的推荐人才的方式,是古代沿袭很久的用人方式,这个制度到魏晋时期演化成九品中正制后,被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所取代。
  到了隋唐时期,则会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从隋朝开始,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这些考试内容,都会通过层层选拔和详细考核,选拔出一些知识丰富,有头脑,有文化的一些人才,所以 古代就有很多的人为了考取功名而努力学习。著名诗人李白,就拥有很高的学历文凭。734年正月,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后来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由此可见,李白可以到皇帝身边工作,是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很高,虽然后来被皇帝疏远,但是也有玄宗颁发的执照,这样可以让自己有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文凭就这样派上了很大的用场,无论李白走到哪里,都可以通过执照畅通无阻地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了。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进士及第,这个在当时是很高的学历水平。曾经担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经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担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等职位。白居易通过学历考试后,自己不仅做官,还可以获得晋升,也可以提升薪资待遇,所以在古代,人们就是很重视学历教育和学历考试的。
  所以到了当代,我们也有理由去重视学历。我们练习武术、长跑、球类等运动,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手段。而我们去教育培训机构提升学历,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拥有更高的学历水平的手段,拥有了更高的学历,我们可以去考公务员、考职业资格证、晋升职称等。所以,提升学历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