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个真实案例:看看粉条村支书怎么通过直播卖粉条

  我常常说:短视频的案例不能看培训机构的,因为现在假的案例太多了,你想要的结果都能够刷出来,防不胜防。ta们刷案例的目的也很明显:把案例做为诱饵,吸引人过来付费做培训。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判断真假,如果ta的案例的确是真的,也十分厉害,那么,他没有必要将虚假案例发到社群中来吸引学员,可以直接通过短视频与直播来吸引学员,这样效果会更好。

  但是很奇怪的是:ta们不这么做,而是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在社群中宣传造势,然后收取高额的培训费用。这只能说明:ta的短视频与直播招不到一个学员,只能通过刷的方式造出案例,然后在社群中欺骗。

  所以说:真实的案例往往与培训机构没有什么关系,而是6类人经过努力创造出来的。是哪6类人,请看看我的前一篇文章吧。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案例跟培训机构的案例不同,因为它是真实的,因为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名村支书,为了给当地农民脱贫,无意之中成功了。另外,他在注册短视频账号是并没有说自己是村支书,他注册的昵称叫“戴草帽的85后”,粉条书记只是他无意中成为网红之后,村民送给他的雅号。

  那么,粉条书记是如何成为网红的呢?一切都是那么偶然,而偶然当中也透露中一些必然。

  最开始他其实玩的并不是直播,而是发圈,牛横岭村一个叫牛庄成的贫民因为老伴瘫痪在床,唯一的经济来源粉丝却卖不出去,于是粉丝书记抱着粉丝拍了一张照片,发圈了,结果卖了300斤粉丝。结果引来一堆村民要求帮忙,结果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问题是:他的账号刚注册,没几个粉丝,开不了直播,于是他依照了当时比较流行的“用A4纸求关注的视频”,自己也制作了一个A4纸求关注视频,内容如下:

  “天气冷了,又该做粉条了。”

  “我想开通直播,给更多的亲直播制作粉条的过程”

  “需要你们的小心心,还有关注。。。。。。。!

  看到没有?他的第一步是模仿。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条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1450多万,点赞量52万多,粉丝从200一下子涨到了5万。

  他的第二步是规范标准化:

  他找了一家薯业合作社,按10块钱一斤收,一次收两千斤,合作社负责包装、物流,把一切都规范化起来。每捆粉丝上写上制作者农民的名字,以便于追踪产品的品质。结果一个冬天,就卖了2万斤粉丝。把村里的粉条卖光了。“粉条书记”于是被叫开了,刚开始他很不适应,毕竟我是一名书记,后来又喜欢上这个称号。

  第三步是:他不光是拍粉条制作过程,也拍村里的舞蹈队、村里的麦苗抽穗、猕猴桃结果。以真实展示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获得粉丝的信任。

  第四步是:在农民粉条摊位前,粉条制作作坊与田间地头这些直播的场景前,他教会了农民如何面对视频讲话:宣传台词。

  后来就发展为只要村里有的,都通过直播来宣传,然后通过供销社统一销售出去。并且是一播光。

  总结粉条书记玩直播的经验:

  1、模仿当下最火爆的关注视频,吸引粉丝开通直播;

  2、直播的内容简单粗暴:想直播制作粉条的过程。如果要说背后的原因就是:帮助贫民脱贫,利他精神。

  3、将产品标准化规范化,重视产品品质,建立可追踪的质量标准;

  4、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强粉丝的信任;

  5、与村民互动直播,村民等于变成了助播。

  其实就是:寻找符合要求的同类账号进行模仿,打造好供应链,然后优化迭代,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粉条第一直播网红。占据了一个极小的品类。

  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可以诞生一个网红,这就是背后的真相。这些东西,需要花钱培训才会吗?

  如果你真想玩直播与短视频,其实只需要花一点点钱,学会基本的短视频与直播的小技巧即可,完全没必要花大价钱去学,更别刷案例做诱饵,然后去招学员收割别人。

  这个案例之所以是真实的,因为粉条书记没有必要通过案例去做培训,然后每个村民收取980元的学费,全村1000名村民,就是100万。

  因为村民看多了,不用学,也会了。明白了吗?你难道看不会?

  不管你喜欢什么营销,都必须有裂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