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干部转作风不再成为群众眼里的“一阵风”
文章目录
去年年底,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从中央领导做起,率先垂范,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各地区随即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呈现了新气象。
对此,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广大群众更是一片好评,更加殷切希望党能继续保持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好的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但也有一些群众对此报质疑态度,有的认为规定虽好,贵在落实,有的人害怕这项工作会成为一阵风,在落实中走了形式。
面对公众忧虑,中央以实际行动迅速予以了回应。近日,中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公开通报。通报内容甚至涉及乡、村一级干部,以牛刀杀鸡,足见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肃纪决心之果断,警示党员干部意味之浓。然而,换一个角度我们也看到,在中央和各地方党政机关三令五申,狠抓严查的形势下,仍然有干部顶风违纪、以身犯险。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让一些干部真正转变作风,真正贴心于群众,并非易事。除了倡导、规定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干部作风建设做到“真抓、狠抓、长抓”,形成党员干部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带头执行、社会各界共同监督、违纪行为严厉查处的长效机制。
首先是教育为先,警钟长鸣。八项规定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纪律要求,体现的是党性,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的操守。要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必须要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要通过党性教育、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让党的八项规定内容及党的传统优良作风真正深入到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处,形成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
其次是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八项规定非常明确的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干部身处重要职位,掌握重要权力,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俗语云“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方风气。八项规定,从内容上讲,也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所以,要想使八项规定真正落实而不打折扣,必须要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堵塞监督漏洞,使监督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成为长效机制。
第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大监督格局。党内监督固然重要,但是,外界监督也是万万不能缺少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群众现代公民意识的增强、各类监督介质的发展为新形势下监督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执政提供了有力条件。首先是充分整合发挥党内监督力量,切实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反贪等机构监督力量,从提升监督权力、拓展监督渠道、保障工作经费等多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其次是要进一步发挥各级人大监督和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强化人大和政协监督权力,使人大监督政府、政协参政议政,监督党委成为常态化和规范化模式。让“人大只管举手、政协只管拍手”的社会尘嚣彻底消失。
第四是严查严办,绝不姑息。 同志明确指出,反腐败工作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问题绝不姑息迁就。凡是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的,都是腐败行为。“小疾不治成大病”,我们对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腐败案件要严查严办,通过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让腐败分子望风胆寒,不敢涉险,通过查办案件匡扶正义,弘扬正气,同时,我们党一定要立足长远,见于细微,对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我们决不能思想轻视、视为不见,对其姑息。一定要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危机意识,下大力气着力解决,发现一起,严处一起,以此取信于民。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