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而村社干部则是参与中心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是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稳定和优化干部的必要条件。
  一、建立完善干部薪酬长效增长机制,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热情。合理的薪酬水平是健全激励机制的基础。目前,村社干部的工资虽做了相应的调整,但还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未能将工作目标详细具体的体现出来,要建立“基本薪酬加考核薪酬加任职年限薪酬”的结构工资。明确哪些行为应当受到正向激励、受到何种激励、是受到加薪、表扬、升职、或是其他鼓励。要对村社阶段性工作进行考核奖励,将工作绩效与奖励津贴挂钩。同时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制度,采取定期谈话机制,了解其所需所求,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探索完善干部政治激励机制,助推村社干部担当作为。通过职务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对其进行分类定级,结合实际,大力选拔干事创业有思路、村务管理有规矩、服务群众有感情、建强队伍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的优秀人选,加强先进典型的挖掘和选树工作,进一步助推担当意识的提升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创新对干部教育培训,针对干部一把手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针对性培训,激励其“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培养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退后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为他们发挥余热再做贡献创造条件。给予退后干部过渡缓冲期,在身体条件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按照自愿量力、安全、适当原则可以聘请他们担任“顾问”,进行一到两年的返聘期,组织他们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管理。实行干部绩效报酬与养老保险挂钩机制,提高养老保险年缴费标准,确保退后有所养,让退下来的他们吃下定心丸,卸掉思想包袱。加强关心关爱,提升退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