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的下午, 赴江苏考察调研。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长江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可以说,“水”是江苏最鲜明的自然与人文符号。这是一个一个“水”字贯穿考察行程,释放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强烈信号。
  首先 来到的是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南通市区南部的黄泥山、马鞍山等五山临江而立,曾经危化品码头、散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等星罗棋布,带来了污水、扬尘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2016年南通市开展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全力清除入江污染,继续做好长江水域退捕工作,更好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以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 来到了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 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11月13日下午, 书记来到了江苏中部的扬州,先后来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江都水利枢纽,了解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建设和江都水利枢纽运行等情况,一定要做到提升生态“含金量”、增强发展“含绿量”,“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原来只算经济账,现在要算生态账、社会账、长远账,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此次赴江苏的考察调研,是他今年以来第13次国内考察,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的首次考察。从“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到“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 重点看长江、看运河、看南水北调, 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各地干部群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从做好“水”这篇大文章入手,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