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吉文



  吴谢宇弑母案从2016年被媒体曝光,至2019年其人在重庆机场落网,就一直是大陆媒体众声喧哗的聚焦点。今年圣诞节前夕,福建中级法院选择这个特殊的节点来开庭审理这桩并不吉祥的杀人要案,是不是祈求国人本着西方“爱人如己”的基督精神,来宽恕这位大逆不道的案犯呢?

  请恕笔者孤陋寡闻,平日下载关注的澎湃新闻昨日有一篇《谅解吴谢宇的亲友:他可能存在精神障碍,做了大逆不道的事》 https :m。thepaper。cnnewsDetailforward10565709。记者援引林某先生的说辞,要将此案与美国Holmes丹佛Aurora枪杀一案归并处理。而联系此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发表的类似言论,令读者不得不想到当今新闻界还在屡盛不衰的“人文关怀”或即媒体越位审判的问题。

  依据thepaper的新闻,林先生是看着小宇长大的,“我对他们家也比较了解”。他表示最初以为才子炒股失利,为了还债而不得不做这种“错事”的。在否认这个被人“胁迫”而又出自个人意志的原因之后,林某作为一名在此案开庭前即与亲友等搭成“谅解”的成员之一,只好想当然地说:

  自己长期跟踪调研这件事,综合多方面的情况看,认为其有精神问题。“虽然有的人不这样认为,我还是觉得他有精神障碍。”

  那么,笔者就想结合嫌犯在庭审中的各种表现,对林先生的上述“指认”提出商榷。


  首先,吴谢宇作为凶手被告在福州仓山区燎原的中院,离他升学北大前就读的福一中最近的地方接受审理,其自我辩护词业已经过精心结撰。在“连续20分钟几乎不停顿”的答辩说明中,显示了保送北大深造的学霸班长、体育健将作为菁英人才的高智商、灵活头脑。

  只有具备这种与各省“高考状元”超强大脑匹配能力的杀人犯,他才有智力在一时感情冲动的情况下杀害亲母,精心策划,蒙骗亲友144万元,踏上了一条纸醉金迷的流亡之路。

  其次,吴谢宇自辩中说到的自杀倾向,属于一种谋求法庭“轻判”而有意编造的美丽借口。如果我们翻看谢天琴老师被害案曝光后,微信、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就会发现孽子在上海与那些性工作者花天酒地,意欲与其一结婚而被其母严词拒绝……的传奇佳话。

  情急之下,吴嫌犯铤而走险,在7月10日其母结束学生毕业仪式并返家之际,用哑铃将她击毙。尔后,吴某不仅制造了自己筹款携母赴美深造的假相,而且还成功地将上百万巨款挟入淫窟、“天上人间”尽情挥洒,与群狼共舞……

  另一种解释也有一定市场。兽子自陈其母宛如林黛玉,杀她是为了她好。(网易12月27报道) 今日头条上李玫瑾的《吴某是讨好型人格……》认为他GRE全球考了前五十名,出国筹钱的犯罪动机与马加爵真的很像,“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人”。论者指出他并未交待“真实的(作案)动机”。


  

  第三,我们需要判断吴谢宇的“精神”问题,是否与重度的“障碍”疾患者如Holmes有着直接的关联?

  据thepaper新闻上林先生的分析,既然不是炒股欠债,则必然会是“有精神问题”。(否则,一般人想不通何以如此不孝、不仁吧)这种二选一的逻辑性问题,自然属于常识、法理不到位的渐淡(简单)化处理。作为林先生所谓的“不这样认为”的“有的人”,我们大多旁观者根据奸情常理(他向某高管求婚)判断,缺钱而不择手段的吴“经济”男,他为了达成百万巨款到手的有情眷属美梦团圆,最快捷成功的途径莫过于杀人骗钱。

  因此,此案在正式宣判定罪之前,吴谢宇弑母前后的感情问题,巨款的消费流向去处,庭审法官与出席此案的亲友、普天下关心孔子学院与和谐中国梦实践的亿万人民群众,尤其是吃瓜看热闹的普通百姓,我相信大家最关心的已经是上述关乎于定罪的讯息公开、透明上网之事了。

  为此,笔者想顺带解释一下美国丹佛奥罗拉影院枪击案的发生。

  美国上下对此案一度反响强烈,海外像中国媒体也十分关注。据笔者了解,国内网站开辟“美国丹佛《蝙蝠侠3》电影首映式枪击案”专题的网站已经接近十家。国外媒体跟踪报道,也不断地在更新。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为了保护这位前大学博士生的隐私,后来海内外的媒体因为美国法院秘密取证而又严格封锁有关消息publish(发布)而趋于冷寂。对照去年凶犯在重庆落网后,大陆除了微信、博客等用户在讨论此事之外,官方尤其是福州公安局对此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我们可以想见,被告的人身权力及其隐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呵护。

  不过,2012年7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的枪击案嫌犯,毕竟与福州北大生吴谢宇心理状态完全不同。中美法庭若作归并两案同属“精神障碍”的话,除了上面那些弑母前后的财物、感情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刨根问底之外,庭审方面还需要详细调阅美国审理此案的办案、检察官在定罪宣判之前做过的那些田野、民间巡访作业。

  影院枪击后,Mr。 Holmes所在院校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枪手已经退学,好像此案跟学校已经没有关系。然而截至目前,枪手自己交待案发前一周(7月12日),他就邮寄了一个包裹到学校一位神经病学教授那里,在其中一个笔记本里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屠杀计划。可惜该教授却未能在案发前拆阅这么重要的“案卷”!

  如果说枪手的精神状态造成了他的铤而走险,用集体屠杀的报复手段来变相自杀,(“Colorado shootings add chapter to long, unpredictable story of U。S。 mass murder”, http :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health sciencecolorado shootings add chapter to long unpredictable story of us mass murder20120724gJQAK6Xe7Wstory。html ?hpid等于z3)那么他的问题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

  据媒体(abc news)称,他的步枪是在他当天考试失利后购买的。这种12管的枪支在影院群屠中造成的威力(危害)可想而知。学校相关项目的负责人事后也谈到对学生未能采取心理测试的甄别方式。专家还自我辩解,说他们的项目组研究的是人脑,对于与精神相关的分析(和预测)则应该是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研究者才涉及的范畴。……


  

  国外本着尊重人权,法庭在宣判剥夺一条性命的生存权之前展开旷日持久诉讼的情形,相信中国内陆的观众们一定不会陌生。民国建立之前,围绕上海租界公廨审理章太炎、邹容等的“苏报案”,清政府与洋人工部局之间在尘埃落定前不是也像2019吴谢宇弑母落网案一般“好事多磨”,咱们一个个都在期待下文分解的么?

  “上天有眼”!各位看官,你们旁观者清。相信有了美国枪杀嫌犯的西方庭审的有关宝鉴,我们那些希望中级法院同情“谅解吴谢宇的亲友:(热望得出)他可能存在精神障碍”的东郭先生们明白,你们美好善良的愿望(大辟之外的种种缓期执行?)应该接受类似西方法人认真办案,详细调查并公开全部弑母案情关键材料、事实依据的基础之上。任何在法官公正裁决之前借助官方喉舌与自媒体等工具为被告“大逆不道”曲为辩解甚至混淆视听,强行进行媒体越位审判的诱导行为,都是依法治国、有法必依的强国学习者所坚决反对,并且有权继续追究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