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密码:普通人的人生算法。

  如何运用人生算法过好这一生?

  密码一、正反馈形成:输入与输出的轮回如何?
  失败乃成功之母?错!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成功才会带来更多的成功。
  这背后的原理算法是——正反馈。
  所谓反馈,就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啥是输入和输出?你读书学习是输入,写作表达是输出;奶牛吃草是输入,奶牛挤奶是输出;工厂购置原材料雇佣工人是输入,制造出产品是输出。
  输入引发输出,当输出又反作用于输入时就是反馈,当这种反馈是同方向变化时就是正反馈。

  螺旋向上的正反馈是变得更好的正反馈,越来越好、愈发完美、更加漂亮。
  螺旋向下的正反馈是变得更差的正反馈,越来越差、愈发欠缺、更加落后。
  点滴的小成功会给予人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就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学习,提升精进后的自己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而这反过来又会促使个人更愿意打磨自己的技能、让小成功走向大的成功。

  失败的正反馈循环也一样。一次偶然的失败会打击人的信心和积极性,可能就此心灰意冷、没有改进、学习、行动的意愿,而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结果就是节节败退、不断沉沦。
  开启成功正循环的关键是在哪?得有一个破局点。
  极其成功的人和极其失败的人,都是因为开启了一个正循环、或好或坏。
  所以,成功的对立面不是失败,而是平庸、平淡。

  密码二、幸存者编差:运气如何?

  我们看到的特别成功的人或特别失败的人,往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或好运气或坏运气,存在很强的偶然因素。
  就像过去二十年,通过买房赚钱、甚至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就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的实例。
  买房赚钱就是一个破局点,并由此形成了一个螺旋向上的正循环。
  可这里头处处体现着幸存者偏差:买房的行动是偶然,在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一二线大城市里…买房,本来就带有偶然因素。
  与之相反的是,更多人是平庸的:没有生活在大城市、没有在大城市买房、错过了快速城市化的黄金二十年。

  密码三、均值回归:最终德财匹配。

  可是,凭运气得来的财富终将因实力不济而失去,最终德财匹配。
  它背后的算法是——均值回归。
  偶然性终将回归必然性,小概率终将融入大概率,这就是均值回归。
  用这两年最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凭运气赚来的钱,最后都凭实力亏掉了。

  凭运气赚来的财富是偶然性,没有那实力理应清贫是必然性;
  少数人撞上大运是小概率事件,撞上大运的少数人最终趋同于大多数人则是大概率事件。
  长期看,一个人的才和财会跟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匹配,所以才有了“曾经的神童,而今泯然众人矣”;隔代看,一个有才和财的人是幸存者偏差的幸运儿,他的后代大概率会均值回归,所以才有了“富不过三代”。
  有人看透了这套人生算法,所以活得透彻明白、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套运算。

  一个成功的人在事业做大做强后,变得愈发保守持旧,完全没有了发迹前的闯劲、干劲和冲劲。
  这或许是应对人生算法定律的理性抉择。
  我们人生中的很多感慨和遗憾,其本质是人生算法下的均值回归。
  我们感叹家族的落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均值回归(楼塌了);
  我们相信轮回报应,所以会说出来混,迟早要均值回归(还的);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所以说谁家过年还吃顿饺子?
  如何运用人生算法过好这一生?
  努力找到自己的破局点,开启一个螺旋向上的正反馈循环。
  创造或找到一个恰当时间、恰当地点、遇到恰当人、做成恰当事的合适环境,并由此产生共振。
  可具有宿命论的是,最后都将均值回归、并终于平庸。

  我们这一生,都困在算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