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有着三从四德之说,何为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岀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由于有了三从四德的思想约束,故就有了宁愿阿妈死,不愿阿妈嫁之说词流行于俗世。(阿妈:方言是母亲称呼)。
  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思想,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飞船都已经飞上了太空,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人们生活物质非常的丰富,文化知识也得以提高普及。随着文化知识和物质生活的提高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也会进步改变。思想和生活方式都非常开放。君不见一打开电脑或是手机视屏,主版头条都是某某女明星睡过多少男人,某某女明星是二奶或三奶,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可是在这八卦娱乐宣传背后却是满目疮痍的道德伦落,道德悲哀。
  今天本人也八卦娱乐一回,这是二个现在真实的事情。与丑陋的娱乐明星丑陋行为可有一比,不相上下,只是有一个不同之处,两个女主角丈夫都已过世,(在此说事牵带逝者,敬请逝者在天之灵原谅,)两人还是好姐妹,其中一个做了别人的二奶,更不可理解的是那二奶公然与男人以夫妻身份住在自己的家里,与自己的儿子女儿一起生活,也许她儿子女儿不知道那个男人现在另有家室?但她那儿子女儿都是二十多三十岁的人了,已不是无知小儿,应该不会不知其中真象和猫腻,这种混乱现象真让人难以理解。
  另一个女人在老公逝后,与多个男人交往,然后抛弃了与她同居五年多事实婚姻的老公,跟另一个男人结婚了,并且还举行了婚礼,而且她二十多岁的儿子参加了她的婚礼,她儿子对母亲没有结婚前与另外一个男人同居是知道的,对母亲的所作所为和人品是了解的,但还要岀席这个婚礼,她儿子是怎么想的,难以揣测。
  为什么要写这二个事例呢,是因为宁愿阿妈死,不愿阿妈嫁这个民间俗语。这个俗语虽然很古老,却很鲜明的展示其道德观和价值观,值得研究和商榷。在情人满街走,二奶遍地有的社会背景后,这两个事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现在有待分解的问题是老公死后是否就不能再寻找爱情,重组家庭吗?答题是可以的,合法合理的。但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前提下,是否应该尊守公德良俗,尊守道德底线,尊守法律呢?不能把爱情当游戏,把婚姻当儿戏。
  第一例二奶可以强词夺理说:我们是爱情。可她已伤害另一个家庭了,法律与道德都不容许。
  第二例是钻了法律空子,因双方没有去领取结婚证为理由,她把曾经的事实婚姻当儿戏了。
  法律可以制约婚姻,比如结婚证。但法律在某些情况下是否能约束不尊守道德的人和事?比如举着爱情自由的幌子去滥情滥交,婚外情等?
  现在社会提倡贞洁烈妇,是不是封建思想?对爱情、婚姻是否要忠诚?
  情人满街走,二奶遍地走是否符合社会文明发展观。这种社会现象在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秉承着儒家思想美德的泱泱华夏是什么现象?人性堕落?道德堕落?文化堕落?
  作为母亲自私自利,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家庭责任感,没有母亲形象责任感。连道德尊严的底线都不遵守,这是作为女人的失败。
  可是儿子女儿都已是成年人了,他们对母亲不良所作所为是否应该有自己的道德观呢?虽然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的遗产,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它对谴责丑陋堕落也是一种鞭策。
  宁愿阿妈死,不愿阿妈嫁的确是不符合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道德思想。但也不应该对母亲当二奶熟视无睹,甚至包容。对母亲换男人如换衣服那样随随便便,还为其站台支持,这些儿子女儿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有待考证了。
  难道世风日下?宁愿阿妈做二奶,对阿妈经常换男人也没有异议?也不向阿妈提意见?没有羞耻感?
  假如儿女们对母亲有影响力甚至能够约束,会不会减少这种不道德行为呢?母亲为了顾及儿女、家庭影响,母亲形象,会不会约束自己不道德行为呢?
  人性,法律,道德,婚姻,爱情,人格尊严,传统观念和现代文明之争等都在这两个事例有所体现。
  宁愿阿妈死,不愿阿妈嫁已是过去式,但人活着要不要尊守道德,敬畏道德,要不要人格尊严。
  这是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各位看官看文之后提出宝贵意见,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权当娱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