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的代价
文章目录
南京青奥在即,各区政府都在积极表现,尤其是浦口区的改变,在外地人的眼里,平房改小区,农田变商场。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发展是付出多少尊严,人权换来的。现在,在百姓的口中,互相传着,浦口泰山镇的老奶奶被多人按在警车里看着自己房子被挖车推到,浦口顶山镇南门老街上武警,医生,法院,拆迁办人员,拆迁工人,地痞,几百号人抬着人出来,控制着人,非法强拆。每一个人都没有想到仅仅是两个只漏一面的领导就可以让人上房揭瓦,无处安家。
我就是浦口南门人。我的奶奶八十岁了,被人抬出来,脖子,手臂上都有青斑,当时她求人给她一分钟回去拿下证件,没人理会。我的父亲,一个肝硬化病人,也被人扭住。我的母亲,从裁缝店里回来的时候蒙掉了,什么都没了,就像大地震之后。
确实,我们在拆迁补偿上有分歧。是因为,我的太爷留下的房产,经过历史的变革,没有明确的说法了。当年,太爷爷,天津人,是津浦铁路的普通工人,扛过大包,护过铁路,因为自己的聪明好学,做起了英国人的翻译,从天津跟着铁路来到了津浦铁路的另一段,浦口。后来也烧过砖头,开过砖窑,盖了几间屋舍,当然这些都是靠自己劳动所得。经过一些历史的动荡,房子被别人所住,家庭成分也不好了,不管孩子们再努力读书,也上不了理想的学校。就是这段历史,我们家的位置就是以后津浦铁路纪念广场一带,一边纪念历史,一边掩盖历史。这几间房舍,落实政策办公室的人说,没有参加改造,不能出证明有过改造所以不能返还,但是什么证明都不开,拆迁办就更不承认了。也就因为这几间屋舍,我们找法院,找政府,一步一步按着拆迁办说的办法去履行。但是,这几间屋舍拆了,我们自己住的地方也拆了。
妈妈总说可惜,实木的家具没有了,放在抽屉里的相机,手机没有了,我在母亲节给她买的新鞋没舍得穿的新鞋也没了。我理解她的心情。当我看到砖块下面的小学毕业照的时候,我也哭了。奶奶惦记的是陪嫁的桌子,那个曾经让很多姑奶奶羡慕的紫檀桌子,冒着生命危险也只从砖块掏出两条桌腿。而我的爸爸,就那剩么一身衣服,医保卡,药品,病例全不知所踪。
在拆的时候,有人说,我管你走什么法律途径,也有人说,没了东西,我们赔。而当一切都没有的时候,说这些话的人不知在哪了。与我们见面的人,总说不清楚,什么人拆为什么拆,金汤街居委会杜书记说他们也在问没有答复;浦口区拆管法制科,说不是他们做的,可能是城管拆违;城管的也说不清楚,因为我们自己的产权不是违建。
而事情到了这里,我们也不知道下面怎么做。也许有人说我们贪心,要那么多。但事实是,2014年浦口区拆迁补偿条例,不是按户口人数,而是按房屋评估价值去购买经济适用房。奶奶一共有四个儿子,当年因为成份不好,现在有两个是小工人,一个无业,另一个也只是临时工的身份,几乎都是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者公积金的优惠。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经历确实有压力。
从拆迁补偿条例的变化,可以看出来,人权和尊严越来越轻,权利和价值是社会和政府的发展方向。谁不想发展?谁不想骄傲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每每回忆起强拆时声势浩大的场面,还有何尊严可谈?如果每次城市办大型活动,都要以生存为代价,我只想说一句,“滚”。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