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病
文章目录
遇到一些身患疾病的人,自己也知道要从观念上改变,趋于正态,但同时又觉得很难的。能够察觉疾病与心性、认知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对于普通人而言已属不易,而要撬动那个认知心性带来血肉身体变化的机关,则指向了医道同源的部分原理。
心智模式大约=个人立场加过往认知与情感加一些天性,造就他(她)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是不等于真实世界的运作方式。
这个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内置于人的本底,甚至有一些是还在胚胎时期就具有的,对应于西方心理学中的潜意识。
在古文化的中医里,与一个人生来最最初的地阴之气有关。这种模式作为源代码,外界的变化就像各种数据,数据来了都是按照这个程式处理,得出这个程式下的结论。
病了的人,相对于健康者,是这个程式有较大偏误。
如果不打破这里,只是从外界继续吸收各种理论、知识、方法进来,其实还在原有程式在运作,往往会通过它的过滤吸收,反而固化了这个模式,所得到的不一定是传授者的真意,只是个人程式理解的结果。
另外,许多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专家,他们的心智模式比普通人维度多一些(如穷查理宝典阐述了思考维度与思维框架),但仍然带有主观视角,是局部真理、片面真理。
而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里生成些什么,缺漏些什么,本人不一定完全意识与照察,从外界来的方法要打中那个点,很难。
除了模式,人还会建立自限性框架。各人的这个内置程序所导致的认知,与客观规律之间存在偏差。但是,基于种种原因,比如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被指出问题,他会去维护,维护的同时,就设定了一个边界,很多人想改变自己,但一碰到那个边界,会本能抱守,也就自缚自限了,本质上,是一种个人约定。古人讲闻过则喜,不是虚套,是很深的内心修为。
我也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别人指责甚至谩骂,一开始难受得蔫几天,后来就一小会过去了。然后从中去反思别人为什么批评我骂我,对照标准一看,自己的哪些说法、做法确实不是出于仁心,还有哪些可以改进。如此,虽然达不到闻过喜,却也属于老师说的反求诸己的妙用。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