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通鉴随笔》】《资治通鉴·读史随笔》——序
文章目录
《资治通鉴·读史随笔》
自序
萌生读《资治通鉴》的念头,应该是四五年前的事,那时候我还在检察院工作。由于喜欢历史,业余时间,经常读一些历史书籍,甚至想考历史学硕士、博士,但始终没有成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世事人情逐渐看透,减少了对俗世万物、物欲横流的盲从,增加了对回归自我、归隐净土的追求,想沉下心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做一些长期想做却没信心去做或者没时间去做的事。读《通鉴》便是其中一例。
《通鉴》是可以与《史记》相提并论的一本编年体史书,编者又都是司马姓。学史治史者对“二司马”是绝不敢轻视忽略的。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则酷爱《通鉴》,通读穷一十七遍,并广为推荐,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以史为镜,用古为今。
我之于史学,纯属门外汉,属于外行看热闹的那种人。但也由于没有刻板印象、学院教条的约束,喜欢在读一些书之后,胡思乱想,胡写一气,每读一书,皆龙飞凤舞着墨于书页留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灵光一闪”“电光石火”,唯恐一时忘记了此时此刻的想法与观点,久而久之,思路为之拓展,有些许收获于心中。作为门外之徒,绝不敢对史界窥视窃取半分,也绝不敢有越雷池半步之非分之思,文中所述纯属一史学爱好者的“随笔”而已,因此名之《通鉴·故事汇》。
《通鉴·读史随笔》算不上一本学术作品,纯属业余“玩票”,权作为历史“科普”作品。之前有过在高校做老师的经历,不喜欢以刻板的学术腔去做一些艰涩难懂的研究,更喜欢以一种轻松一点的方式,与大家聊聊历史上发生的那点事儿,毕竟他们在千年前也是活生生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而且还演绎了一段被后人“反复咀嚼”的故事。而不是像如今的一些课堂上,仍旧用陈旧的刻板的评价,去给“躺在棺材盖里”的历史人物“贴标签”,学生不喜欢,教师不自信,学生除了“混点分数”,老师领些薪酬,还能有什么收获呢?不如给躺在历史典籍里的“人干”泡点新鲜的水,让他们“活”起来,与他们坐而论道、推杯换盏、长夜漫谈,或许会有点新的收获吧。
让我们开始吧,一起读《通鉴》,学历史,见人性,。
是以为序。
鄄邑小吏
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