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学拳心得随笔连载
文章目录
这些年通过自己的锻炼以及教学的体会,结合师门的东西总结出学太极拳的朋友容易犯的一些问题,也是瓶颈所在:
脱招式难
招式也就是拳架的运行方式和套路,拳架很重要,这在我们师门六宝七魔炼金刚功法里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拳架的根本作用和目的恐怕大多数学太极拳的朋友并不是很清楚,而由拳架所产生出来的影响以及连带关系和后果也是深远的,如果我们不从拳架当中认知以及消化,恐怕一辈子就被耽误和误导了,就如我们师父常说的:学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拳架的目的很明确,往高处说就是动中定(站桩、打坐是静中定),行拳是动中喻静,在连绵不绝的运行的运动过程当中,我们能否还守得住一个不动的、不生的“境界”,能否不受肢体以及环境的影响,这是太极拳行拳的禅理,属于内观、止观双运法门。其次就是能否通过行拳把周身的气脉如水般周流全身,无有凹凸处、无有缺陷处、无有断续处,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开合自然,这个就是养生的效果。往低处说,拳架是必须要有的,所谓的借鸡生蛋,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就会变化,加上各种生活习惯的养成,总会出现各种身体上的问题,通过正确的盘拳方式,从而达到正形、正骨的效果,以及给身体各个生锈的零部件重新上油和打磨,我常对同学们说,太极拳就像个“照妖镜”,又像个地雷探测器,身体隐藏的所有问题和毛病一打太极拳都能够显形,无可遁形,就这么厉害。除了正形正骨,太极拳还能有效的将自身的僵劲、拙力渐次化除,使得经络气脉以及筋骨变得柔和,而到了更深一层就是行拳如推手、推手如行拳的检验了。总之,太极拳的好处很多,如果行拳得法,浮躁的心很快就能够安静、安定下来,久而久之能让身心得到微妙的转变,这都是太极拳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太极拳的好处虽然很多,但是弊端也是因人而异的,伤膝、运吸、导引等问题先忽略,学拳最容易犯也是最难转化的就是死在招式套路上面,这个毛病根深蒂固。我所见的,所听的,基本上十九都不离其中,如果当初我没有与师父、师门之缘,恐怕今生同样如此,一辈子都被拳架的招式套路仅仅捆绑住了,不仅不知道解脱之道,甚至还以此为荣的沾沾自喜。每见、每听人言及某某人研修太极拳数十年,至今仍在孜孜不倦的在修正招式动作,以及研究每一招每一式的用法,让人无言以对,除了叹息就是觉得太过冤枉甚至是可怜了,一生的心血付出却做了太极拳招式套路的奴隶,这不是冤大头又是什么。我们在初学的时候,领路人领进门的老师很重要,但是老师如果也是拳架招式套路的受害者,所传所教出来的学生基本也就是有样学样了,你跟的老师是学什么氏太极拳的基本就死在了什么氏的招式套路上面。有些人或许学过很多种门派的太极拳,依然如此,只是招式套路的不同,但是基本就没能脱离出这个框架的束缚,甚至苦心研究每一式的变化和运用的道理,到老也不知道太极拳核心的妙处。我们师父说,这些都是笨蛋,自己笨蛋了自己。
太极拳是先天运动,是属于一种自然的自性流淌行为,是一种自我感知与觉知,也是一种自我返观内视的沉默之拳,这里面没有任何认为的造作与导引,只是在一路觉知与沉淀和萃取,在太极拳最初,没有任何固定的招式、套路可言,无论是《拳经》还是《拳论》,都没有一字提到太极拳是什么招什么式的运行,只有运行的道理,违背了这些运行的道理,无论是什么氏的太极拳都是有问题的,因为拳经、拳论就是太极拳的指南和标准,背离了这些就是另外的东西了。所以现存的所有太极拳招式套路都是后人发明创造添加出来的,那么哪一个门派哪一路招式套路的太极拳才代表了太极拳的正宗传承呢?如果不淡化这个门户之见,太极拳必将越来越隐晦与失去应有的本来面目。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们师门里的所有功法,都可以用在所有门派的拳架当中,而师门本身竟然没有一招一式的套路存在,这不奇怪吗?怎么会有没有一套自家的招式套路存在的门派呢?事实上就是这样,因为太极拳的核心东西与道理并不在哪一招式上面,如同拳经、拳论,可以用在任何招式套路之中,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门派的拳路里。师父常说,太极拳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借武证道,借嘛,任何门派的套路都可以借来用,用什么,用来借鸡生蛋,这个才是关键。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不从招式套路上脱离出来,就一定会被其深深束缚住很难再走的出来了,学什么氏就死在了什么氏的招式套路当中,放眼当今,又何尝不是?所学的是哪家的,就说自己所学的是最好最正宗的,从而相互产生各种诋毁与攻击,这些都不是太极拳当初的本愿和目的。我们师父教拳四十余年,不管来学的同学之前所学的是哪一个门派和拳架,都完全不受影响,因为师父所填充进来的东西是不再这些招式套路上的,学完之后回去该打原来的拳架照样打,没有任何影响,关键在于功法与心法的领悟。
虽说学拳最终要脱离招式套路的束缚,但是还是先要有立,才会有破,先要有人给我们捏正身形架子以及盘拳运行的合理性、正确性,使得每一个零部件以及身心都达到高度的有效运行,所以说拳架(行拳)又是学习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身形和零部件都出了问题,也没有人给我们指出与纠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像管道如果拥堵了就要想办法找出堵塞的地方并且进行疏通,哪个零部件生锈了就要想办法让其重新正常运作起来,所以捏架子又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是在我的教学当中却发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生少之又少,如果你教的一套拳架,基本上就很难从这套拳架的运行方式中出离出来了,不仅无法出离,还会高度模仿一招一式,从而以自己的模仿来规范和对照他人的拳架好不好看,是不是有水平,这些都是极大的误区。还有的学生会一直在原地踏步,一直在招式上面打转,反反复复的在最低的层面上面劳心费力,这些都是非常冤枉的,太极拳有那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去领悟和学习,却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停滞不前了,后面的东西还怎么学,谁还陪你这样玩这样消磨呢,毕竟老师本身也是在前行的路上。这样的情况也使得老师很无奈,一直陪着在原地转圈圈,学生还以为自己很努力很用心,这是既埋汰了老师同时又耽误了自己,老师有再好的东西想送出去都送不了了。所以说往往不是老师不舍得送,而是送不进去,也不是老师藏私,而是自己被自己障碍住了,只能作罢,这个半点勉强不了。一个好的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有慢慢等待,等不了也没有办法,实际上在太极拳前行的路上往往不是老师放弃了我们,是我们自己的障碍太多,主观意识太重,后天认知根深蒂固,实际上太极拳是没有主观的,不是脑袋的分别意识所造作出来的,而是客观的,首要的就是去除自己的我见,不能去除我见就不能去除身见,我见能去除多少,身见就能去除多少,这是相互相成的,如果自我观念太强、个人主观意识太强,就很难进入了。有些同学说老师说什么我就听什么,老师叫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个不存在自己的主观意识,自己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事实上这些依然还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作用着,你相信这个老师,相信这个师门的功法,但是你没有用心去消化和体会,只是照本宣科的完成练习,这样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为缺少的是辩证,缺少了自己的见证与触证,毕竟老师只是带领我们前行指引我们方向的人,而不是替代我们走路的人,所以老师的始终是老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要把老师所教的变成了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消化了。古人云:见与师齐,损师半德;见能超师,方堪传授。这样的要求确实是太高了。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