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絮之才,林黛玉主事遣嫁贾探春和亲的婚礼
  前面讨论过,根据探春上元节时作的灯谜,寿怡红夜宴花签的谶词,以及其判词等多方面的线索,红学上公认探春的结局,她最后是应该是远嫁异乡,代表朝廷去和亲了。那么探春为什么愿意代表朝廷去和亲呢?当然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很可能当时贾府获罪,探春作出个人牺牲,是为了拯救贾府的衰败。
  探春的判词: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判词的画里为什么是两个人在放风筝?如果风筝代表的是远嫁的探春,那这两个放风筝的人又是指谁呢?很可能是指林黛玉和史湘云。
  历史上,满朝与蒙古各部落之间有非常复杂的联姻关系,而操办这些婚礼,经常要涉及大量女性人员的管理,很多场合必须有一些身份地位较高的重要的女性亲自出马。这种情况皇帝不可能每次都让自己的后妃去做。应该是在身份比较尊贵的大臣妻子中挑选比较有才能的女子承担这些任务。
  如小说里,秦可卿去世后,因宁国府的女主人尤氏在病中,贾珍于是请王熙凤去主事秦可卿的葬礼。则作为皇帝,当国家有一些大型的红白仪礼活动,也很可能去找一些类似的合适人选去操办。
  第十五回,写王熙凤把秦可卿的葬礼办得有声有色,极尽哀荣:一夜中,灯明火彩,客送官迎,那百般热闹,自不用说的。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着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堂客算来,亦共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顶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似乎预示着红楼梦后续剧情,将有一场更加盛大的仪礼由更重要的角色来主持,这场仪礼还必须与贾府兴衰荣辱有关,才够得上小说浓墨重彩地渲染。探春代表朝廷远嫁和亲,等于是皇帝嫁公主。如果庶出的探春成为和亲公主是林黛玉帮她争取来的,则这场大型婚礼的操办,皇帝很有可能将它交给作为北静王的侧妃林黛玉来主持。我们知道王熙凤不识字,都能为宁国府把一场大型的仪礼操办好,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她或能胜任这场国家层面的涉外婚礼的主持任务。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
  双瞻玉座引朝仪,出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原诗: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玉座引朝仪”,显现退朝时的庄严肃穆,讲的是文武百官分成两列朝见皇帝,所以说“双瞻”。瞻就是瞻仰。御座,皇帝的座位,但这里为什么改作“玉座”呢?玉座就是暗指黛玉坐在上面,接受百官礼拜。林黛玉是一个女性,又不是君主,若说她会有什么机会接受百官的礼拜,除非是她以朝廷命妇的身份主持国家层面的庆典。
  联系到史湘云的酒令里有“双悬日月照乾坤”之句,暗示史湘云的命运与小说里的太上皇有交集。周汝昌在提及史湘云和林黛玉在牙牌令那一回中的诗词时,曾经郑重提醒读者:全部书中曹雪芹很少用过这么多一连串的涉及皇宫的事情与典故,而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回书中写黛湘这二位非常重要的女主角的酒令时,却集中地使用上了这么多与皇家有关的词汇,这究竟意味着什么?预示黛玉和湘云八十回后有进入皇宫的可能。
  林黛玉的判词有咏絮之才之句,咏絮之才的典故出自谢道韫,预示小说中的林黛玉将有如谢道韫一样,在管家与保护家人方面有不俗表现。才貌双全林黛玉给众人的印象似乎根本“不食人间烟火”,不是伤春悲秋,就是跟宝玉闹别扭,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林黛玉只适合风花雪月,不适合当妻子。事实上,仔细读《红楼梦》,你就会发现,林黛玉不仅仅有文学意义上的才华,在管家理财方面并不会输给凤姐、宝钗这些人。
  在大观园居住的那段时间内,黛玉已经低调地显示出她的管理能力。天涯网友cindycp73在他的文章《被误解的黛玉——管家才能》里就谈到这些观点:【23】
  1.林黛玉是潇湘馆的管理者,毫无疑问,她的管理效果很好。
  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那个美丽的小院仆人众多。林黛玉一直把自己的小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大观园内外风雨飘摇、荣国府乌烟瘴气的时候,黛玉那里,安静肃整,各司其职,潇湘馆什么状况都没发生过。
  如,宝玉那里有良儿偷玉,坠儿偷金子,小红和外头的爷们眉来眼去,奶嬷嬷贪心、丫头们拌嘴不和;迎春那里司棋私会男人,奶妈聚赌偷首饰,下人们起大伙儿欺负邢岫烟;惜春那里入画与外人私相传递;李纨守寡,院子里加上儿子统共才十个人,相对好管理,就这样王夫人还挑剔哥儿的奶妈不稳妥;宝钗的贴身丫头莺儿四处惹事,香菱和小螺被芳官等利用斗草;三姑娘探春够厉害的,可是翠墨还是私下透露探春理家的消息给婆子;王夫人的丫头金钏与宝玉调笑作死,彩云私下拿主子的东西送给环三爷。
  2.虽不管家,黛玉对荣国府的经济状况很了解,心里也有一定的主意。
  第六十二回写道: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你瞧瞧,林黛玉的心思,怎么可能是只知道诗歌文章不懂人情世故?黛玉常年都在暗中计算荣国府的收支情况,对荣国府“太花费了”有觉察;心里很赞叹探春的改革;而且,她对宝玉不作为的态度也不太满意。
  3.大部分情况下,黛玉对下人挺和气,与贾府的主子丫头都有许多良好的互动。但是对待犯了规矩的“刁奴”,她很知道必须处理。当有下人是真的欺瞒主人,她的态度很明确。
  第七十三回,贾迎春的奶妈李嬷嬷被查出参与聚赌,紧接着人们发现她把迎春的金丝凤拿去当了换赌钱,又由于赌资已被贾府没收,她当出去的金丝凤赎不回来。李嬷嬷被赶出大观园,她的儿媳妇不肯死心,就来请求迎春去说情,被迎春拒绝之后,她恼羞成怒,借口邢夫人克扣与迎春同住的邢岫烟的银子的事情,赖迎春屋里多使了她们三十两银子,目的是想将赎回金丝凤的事赖掉。一旁的丫头绣桔气不过,跟那婆娘吵嚷了起来,迎春解劝不住,只好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躲一边看去了,懒得理他们。
  正吵着,宝钗,黛玉,宝琴,探春一群人来看望迎春,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桔告诉探春道:“那一位姑娘的钱不是由着奶奶妈妈们使,连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是算帐,不过要东西只说得一声儿。如今他偏要说姑娘使过了头儿,他赔出许多来了。究竟姑娘何曾和他要什么了。”探春找来平儿想替迎春出头,宝琴、黛玉在一旁帮腔,宝钗却使眼色给二人,示意她们少管闲事,这种事情宝钗绝对不会多一句嘴,怕得罪那些下人。
  平儿征求迎春的意见,迎春是这么说的:“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迎春这样的性格跟那个糊里糊涂的贾宝玉很像,王夫人屋里彩云把玫瑰露偷给赵姨娘去了,贾宝玉知情了不仅不去揭发,反倒还替她们瞒赃,把一切罪责都揽到自己头上,这样导致他尽管身份尊贵,在家务事上更没有发言权。
  此时宝钗做的只是与迎春一起阅读感应篇故事,一副置身事外不得罪人的样子:“当下迎春只和宝钗阅“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
  而黛玉却对迎春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提醒迎春对这样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必须追究处理。说明遇到事情,黛玉比宝钗更有责任心更有勇气去直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