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一鸣惊人”传奇故事
文章目录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一鸣惊人。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或飞必冲天,鸣必惊人。
语义:原指春秋时代楚庄王即位后,韬光养晦,不理朝政,三年后,果敢处理内务,迅速平定叛国,并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终成霸主的传奇故事。后来用以比喻一个人善于韬光养晦,长于择时相机,平时不露声色,却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或者说出使人震惊的某些话语。
楚庄王芈旅影视像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衍生典故:1、秦·吕不韦《吕氏春秋·重言》;2、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二、楚庄王韬光养晦〔典故本事上〕
楚庄王熊旅〔?—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穆王商臣的长子,庄王元年〔前613年〕至庄王23年〔前591年〕在位,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春秋五霸之一。
穆王13年〔前613年〕,楚穆王去世,熊旅即位,是为庄王。其时,楚庄王20岁不到,而国内外矛盾重重,纷乱频起,摆在他面前的楚国,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
当时,春秋霸主晋国,趁楚王国丧之机,在宋国举行七国会盟,向楚示威,于是,楚国的附庸国纷纷叛楚附晋;江淮地区的群舒诸国,迫于东方吴国威势,也一起叛楚附吴,楚国势力大大削弱,国际地位直线下降。
而国内权臣内斗,也加快了步伐。权臣公子燮和老师斗克,趁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出兵江淮,镇压群舒之际,抄二人家产,戒严郢都,并企图刺杀成嘉。结果,面临二人回师大军,他俩挟持刚上位的庄王,从郢都突围,仓皇出逃,组织流亡政府。可是,在他们逃到庐地〔湖北南漳〕时,却被庐大夫戢梨、叔麋诱杀,庄王被送回郢都。“二子政变”失败。
经此一劫,庄王深知,朝纲混乱,必须整顿,然而权臣争权,忠奸不明,急需冷静观察,认真思考,明辨是非,组织基干,韬光养晦,以待后发。而大家对庄王的印象,只是“懦弱无能”,一只可怜的小羔羊而己,众人只管争权的得权,夺利的取利,谁也没把小君王放在心头。
楚庄王夫人樊姬影视像
于是乎,“懦弱无能”的小君王正式宣布,他被绑架,受到惊吓,需要静养,各位臣工各行其事,无须找我叽咕,影响我休养,还在宫殿门口挂牌,明示:“敢进谏者,杀无赦。”
看到庄王的告示,有人叹息,有人失望,感到前程堪忧;也有人高兴,有人庆幸,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就这样,在整整三年时间里,令尹斗般、司马斗越椒和太师潘崇,把持朝政,争权夺利,而庄王自己则田猎嬉戏,歌舞宴乐,在声色犬马中厮混日子。
三、楚庄王接纳谏言〔典故本事中〕
就这样,在整整三年时间里,楚庄王熊旅,他没有发布过一条命令,也没有处理过一件政务。右司马伍参〔伍子胥的爷爷〕心焦如焚,该怎样才能进谏呢?他愁肠寸断,终于想出一计,他庄王不是喜欢猜谜语吗?好,我就去献谜语。
这天,楚庄王正左拥右抱,轻歌曼舞,饮酒作乐,老伍参一步三颠地走上前,找个位子坐下来,还未等庄王说话,他就笑嘻嘻地说:“大王,我听到一个谜语,左思右想,也没猜出来,特地来,说给大王猜猜。”庄王高兴地说:“我当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猜谜语呵。我最喜欢猜谜语了,老司马,快说说吧。”于是,伍参说:“有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鸟,停在宫殿南方的高山上,三年了,它也不曾展开过翅膀,不飞翔也不鸣叫,默然无声,这鸟叫什么名字呢?”庄王望了伍参一眼,心里自语,讲谁呢,还跟我打谜语?于是,他笑了笑,不无认真地说:“这个,我猜着了。它可不是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展翅膀,用来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用来观民风。三年不飞,一飞必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必惊人。老司马,您就别管了吧,我已经明白了。”
话虽这么说,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庄王也没有伍参所盼望的那样,振作精神,去飞去鸣,难道他真的要做世俗的鸡鸭之徒吗?
伍参的巧谏看似成功,可也久不见效,真是急坏人了!这时,耿直的苏从大夫更急切想看到效果。他准备以生命作赌,唤醒年轻的君王。
伍参巧谏:南山大鸟
这天夜晚,苏从大夫冲进宫殿,大胆直谏:“大王上位以来,整整三年了,从不料理国事,只顾游乐嬉戏,就不怕招致亡国之祸吗?”庄王一听,勃然大怒,拔出佩剑,架在苏从肩上,厉声喝斥:“你把我的告示当耳边风吗?还胆敢骂人,真是自寻死路!”可是,苏从眼都不眨一下,淡然平静地说:“我有句话要说,说完自杀,不劳您忙。”“什么话,要用命来换?你说吧。”老大夫满脸认真,一字一顿地说:“大王必须振作,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让楚国长久治安,如能这样,我死也心甘!请赐剑,我自杀!”
楚庄王紧盯着忠心耿耿、铁骨铮铮的老大夫,一刹那间,眼里冒出精光,突然,他忙不迭地扔下佩剑,拉起苏从的双手,激动地说:“苏大夫,我终于找到人了,您就是我的老师、顾问,我的顶天脊柱。苏大夫,时候到了,我知道怎么办了。您来坐吧,咱俩先好好规划一下。”
于是,他驱散妃嫔,赶走乐师,君臣二人融洽地开始商议起国家大事。
随着谈话的深入,苏从惊讶地发现,这位三年不理朝政的年轻君王,竟然是在韬光养晦,他对朝廷的情况了如指掌,对施政的得失也清清楚楚,更看清了大臣们的忠奸贤愚,对于未来,无论对内对外,都规划了一个大稿子,只等补充细枝末节。
苏从明白,年轻的庄王站起来了,他已经走出韬光养晦期,谋定而后动,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就要飞向他的光辉灿烂的明天了。
庄王出征塑像
四、楚庄王“一鸣”纪实〔典故本事下〕
第二天,楚庄王停止宴乐,赫然临殿。
于是乎,他亲理政事,重振朝纲,整顿吏治,举用贤才,革旧布新,兴利除害,处理内乱,振兴楚国。
他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先后废除了10条敝政,颁布了9项新政;诛杀了5个奸佞贪腐的大臣,重用了忠直的右司马伍参,以及大夫苏从、戢梨、叔麋,又从民间起用了6位贤才能士,特别依重治水专家孙叔敖,把国事处理得稳稳妥妥,使浩大的王国政通人和,面貌日新,国势日强。
附庸庸国〔湖北竹山〕趁乱叛楚,勾结蛮族,制造动乱。庄王3年〔前611年〕,楚庄王亲自率军攻庸,消灭了庸国,又平定了群蛮百蹼,稳走了西北方的局势。
楚庄王问鼎中原塑像
庄王8年〔前606年〕,楚庄王以“勤王”名义,亲自领兵北上,攻打陆浑〔河南嵩县〕的戎人,饮马黄河,兵临周郊,问鼎中原,扬威天下。
庄王10年至17年,派蒍贾六次伐郑。
其间,庄王13年〔前601年〕,楚庄王进军江淮地区,灭亡舒国,俘虏舒君,警示群舒,更向吴国示强,稳定了东部局势,以便集中力量,中原争霸。
庄王15年〔前599年〕,陈国大夫夏征舒弑君,庄王出兵讨伐,平乱后置县,后纳申叔时谏言,终没“蹊田夺牛”,又复立陈国,以大义闻名天下。
庄王17年〔前597年〕,楚庄王亲率大军,迎击援郑的晋军,在邲〔河南荥阳〕之战中,俘获晋将解汤,大败霸主晋国,威震中原。于是,郑国又叛晋向楚,晋国威信直线下降,逐渐失去了支配他国的能力。
春秋诸国图
庄王19年〔前595年〕,他领兵伐宋,取得大胜,抓获其执政华元,逼宋又附楚。接着,又进逼许、萧两国,使其附楚。这时,中原中小诸侯国几乎都背晋向楚了,楚庄王成为实际上的霸主。
而楚国立国凡800年,开疆拓域5000里,合计灭国60余,其中,楚庄王一人,就拓地3000里,灭国26,他是强大楚国的第一雄主。
当此之时,中原诸国,谈楚色变;楚国霸业,达到顶峰。庄王熊旅,超凡入圣,武功绝伦,人气极旺,威名极盛,飞已冲天,鸣已惊人,心高气傲,意满志得。
于是乎,楚庄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学着晋国的样子,也在宋国会盟诸侯,号令天下,指挥群雄,正式取晋国而代之,继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之后,成为春秋时代的又一尊霸主。
春秋五霸
五、韩非子评论〔“大器晚成”说〕
楚庄王在位23年。前三年,他韬光养晦,积蓄智慧,默默无闻,不飞不鸣。他不是不飞,而是择机而飞;不是不鸣,而是择时而鸣,蓄势待发,等待时机,而时机一到,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同时,“一鸣惊人”固然不易,而在“一鸣”之后就更不容易了。这不仅要有高赡远瞩的眼光,勇往直前的勇气,排除万难的能力,还一定要胆识出众,雄略过人,如果没有充分的蓄势准备,能够稳操左券,常胜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吗?
因此,韩非子评说:楚庄王不让小事妨碍自己的长处,因而能有大名声;不过早地表露出自己的才干,因而能有大功劳,正如老子所说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意思是:辉煌宏伟的成就,总要付出很大精力,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够获得,因此,精彩壮丽的人生,总是姗姗来迟〔拟指庄王称霸之难〕;最大的美妙绝伦的声音,是超越世俗的天籁之音,悠远得和自然融为一体,它是不能用耳朵来听的,而要用心灵去感悟,才能体味到它的永恒与和谐〔拟指庄王一鸣之美〕。
陈存选
2021、08、24
http://img3.laibafile.cn/p/l/322474981.png
http://img3.laibafile.cn/p/l/322474983.png
http://img3.laibafile.cn/p/l/322474986.png
http://img3.laibafile.cn/p/l/322474987.png
http://img3.laibafile.cn/p/l/322474989.png
http://img3.laibafile.cn/p/l/322474992.png
http://img3.laibafile.cn/p/l/322474993.png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