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起来没你高
文章目录
第一章 三进三出
平岭中学,建在高岭上,往东是大下坡,往西是个大下坡。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撅着腚骑着车子汗流浃背的蹬上来,把自己的孩子扔进了校园,又一路捏着车闸按着铃铛轻松自在的溜下去。
平岭中学在附近几个乡镇小有名气,连续几年都考上十来个中专,十来个重点高中。
这是一所农村中学,也是平岭镇唯一一所中学,平岭镇所有的孩子都在这里上中学,包括校长家的孩子,镇长家的孩子……
放学铃已经响过好一会了,王借财还激情飞扬口吐白沫的唠叨个不停。
讲台下那些饿得前心靠后背的小狼崽子,一个个开始流露出生无可恋的表情不耐烦地不时地望着窗外。
王借财才不问这,该讲的讲完,该说得倒净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下课”。
原本就有点躁动的教室一下就炸开了。女同学还在麻利地收拾着课本,男同学就嗷嗷叫地冲出了教室,像一匹匹撒欢的野马,撒开蹄子,挂着风声,冲向绿油油的草原。
王借财赶紧往楼梯边靠了靠,扶住栏杆,让过这群孩子
“哼!真给没吃过熊饭的样!”王借财眉头一皱心里暗自骂道。
学校北面的食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拿盆的端缸的人头攒动来来往往像赶集似的。
红砖铺成的小路被踩的噗嗤噗嗤乱响,冷不丁一股黄色粘稠的泥浆“吱”一声从砖缝里挤了出来,那同学像猴子一样嗷一声窜了起来……
卖馒头的窗口一下子涌起了一个大疙瘩。前面的同学买完了想挤出来,后面的同学着急买想挤进去,于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也出不来,我也进不去,大眼瞪小眼地僵持着。
有晚来的同学,眼见挤进去无望,围着人群转悠了两圈后,眼睛渐渐闪烁起兴奋的光芒。
有的侧着身子使着哄劲用肩膀往里挤,有的转过身,两腿蹬住地用后背往里拱,嘴里还喊着口号“一二三,一二三.嗷——嗷——”
这些调皮的男生们很容易地在这里找到了乐趣,还玩得乐此不彼。
这一刻像是娱乐场,外围的几个同学越来越兴奋,兴高采烈地起着哄,叫着,大笑着,像是玩起了小时候挤脑油的游戏。
又像是竞技场,弱肉强,身材高大的同学通常会把矮个挤开,调皮的孩子有时会欺负一下老实的孩子。
一群人就这样形成一个蠕动的大怪物,然后一会吐出一个人,一会又吐出一个人,最终慢慢地散开,归于平静。
刘念双手抱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揣在怀前,猛地一撅屁股,随即抬腿支在墙上,用尽了全身力气想要撑开这厚厚的人墙。
可这瘦瘦小小的个头,被挤在人群里,像落叶一样身不由己。
馒头仿佛越来越热,指缝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被急促的呼吸吹散,手指头烫得渐渐发红,像是一根根胡萝卜。
刘念鼻子眉毛拧成了一块,眼泪几乎都掉了下来带着无奈的哭腔喊着:“让我出去!让我出去”!
食堂卖馒头的大婶和刘念偏点亲戚,嘴都气歪了,实在看不下去扯嗓子喊道:“让开!让开!你看看!你看看!把人家小孩挤成什么样了!”接着怒目圆睁又来了个狮子吼“让开—-让开!”
那些闹得正欢腾的的同学顿时蔫了下来,人群也稍稍松懈了一下,刘念赶紧趁机挤了出来吸哈吸哈地喊到:“三斤!快接一下!”
三斤,赶紧把菜缸子放到地上,几步就跑过来,伸手接过刘念手上的馒头。
刘念,又是搓手又是哈气;“烫死我了,我差点都挤不出来了!买个馒头给上战场一样!”
三斤嘿嘿笑了起来:“我觉得还是靠着墙往一边挤省劲,你越往后越挤不动,后面都是人,都使着劲地往前钻,你往后能挤动了?嗯,买馒头的时候咱也贴着墙从一边挤!”
刘念有点气急败坏地摆着头说:“就那几个熊孩子忒坏了,瞎起哄,专门挤着不让出来!”
三斤一听也愤愤不平地说道:“就是!他们买不上就使坏,没安点好心眼子!下回咱也挤着他们出不来!也烫得他们嗷嗷叫!”说着说着三斤乐了起来。
刘念脑子里一下子浮现那些坏孩子们烫得吱哇乱叫的画面,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对,下回就挤他们!”
为了省钱和方便,刘念和三斤,搭伙吃饭。两个人打一缸子菜,一人两个馒头。两人分工不同,一个负责打菜,一个负责买饭,轮流着来。
三斤和刘念是一个村的,出生的时候说是就三斤九两,他娘怕不好养活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三斤。
三斤长得白白净净摸样也好看,就是有点瘦,个头也不大高,说话还稍微有一点娘娘腔。所以三斤还被小伙伴们起了个外号 “三娘们”。
其实三娘们这个外号,也有三斤他娘的功劳。
农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的都是在外面疯玩,打瓦了,捉迷藏了,下河摸鱼…..
有些孩子饿很了,跑回家扛个煎饼在跑出来边玩边啃。
有些孩子玩得拼,饿了都想不起来回家吃饭,三斤就是这样。
于是一到饭点三斤的娘总是拖着长腔站在大街上高喊:“三斤…家里喝糊涂喽….”
年轻时候的三斤娘扎着马尾辫,穿着花褂子,脸又白,长得又漂亮。嗓门还特别高,像大喇叭一样,大老远都能听得到。别看孩子们小,似乎什么都不懂,可就喜欢跟着三斤娘起哄:“…三斤三斤..家里喝糊糊喽..”
于是一到饭点,三斤娘的女高音,伴孩子们的清脆的童声此起彼伏在整个村里回荡。
三斤害羞了,脸颊通红飞快地跑回了家。后面的孩子们夸张的肆无忌惮的哈哈哈笑起来…..
于是三娘们这个外号慢慢叫起来了,当然作为好朋友的刘念是没有这样叫过。
刘念和三斤是发小从小玩到大,小学时候两人是同学,上了初中两人碰巧又分到了一班,自然两人又成了一块搭伙的饭友了。
卖馒头的窗口永远都是靠挤,每个人都像饿狼一样,虎视眈眈的都怕抢不到似的,又好像自己的时间有多值钱似的。
不过卖菜的窗口要松快多了,二三毛一份的菜,让大部分同学望而却步,家里一星期顶多给个块把钱也就只能偶尔打个牙祭了,拉拉馋了。
学校大食堂的菜整年无非就是白菜萝卜茄子豆角的上,当然是地里结什么的时候炒什么菜卖。
偶尔也会有个带肉的炒菜,只是那肉丝的做法着实奇怪,好好的肉,外面非要挂着一层粉子,就像菜地里的虫子细细长长,白白糯糯的,让人一下子食欲大减。
这挂粉子的肉是先用开水煮熟的,炒菜的时候直接放菜了拌拌就完,吃到嘴里又松又散,一点不筋道不说,竟然还觉不着肉香。
刘念嘟囔着:“这肉一点熊味没有,就像那个什么来?”
刘念一时词穷想不起拿什么来比方。
“棉花套子!”三斤接了一句。
“对,棉花套子!”
“棉花套子啥味?”大人们总是这样形状没有滋味的饭,可棉花套子是啥味,刘念就没有吃过了。
“傻啊,就咱吃的肉味啊!”
至于好好的肉为什么挂粉子呢,刘念琢磨了好长时间,依然还是不明白。
还有这肉丝少的可怜,拿着筷子翻半天才能找这么一根。
两人在一块吃饭,那还真是手快有手慢无。拿刘念的话来说,这肉就像在菜里吃到虫子一样稀罕。
所有的菜看上去都是灰头土脸无精打采,就像是一件鲜艳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洗得遍数多了,污了,旧了,掉色了。
食堂大师傅的原则是能省则省煮熟就行。
不过盛菜的大铁盆里通常能看到一层明晃晃的豆油像云彩一样在上面飘着,这显得炒菜的师傅多么的地道,多么的有良心。
可吃到嘴里除了齁咸就没有其他味道了。
有个家里开小饭店的同学说那是使得明油,食堂师傅把菜炖熟后,在倒点熟油,这样油星子都漂在上面,看上去油水多,可菜就是一点不香。
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到有反应快的同学一脸坏笑地问那家里开饭店的同学:“你怎么知道的?你家饭店也用吧?“
那同学没想到引火烧身支支吾吾的解释不清了,引着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
其实同学们也没有什么要求,无非吃饱罢了。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8-16